有人說,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感受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清澈澄凈。讀了《學會看病》這個故事,我認識了一位做法很特別的母親,對母愛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文中的母親是一位醫生,明知自己幼小的孩子生病了,自己可以醫治這種小病,家里也有治病的藥,但他卻讓病中的孩子第一次獨自去醫院看病。剛開始讀這篇文章時,我感覺這位母親的做法太過偏激了,讓病中的孩子獨自去醫院,而且這是孩子平生第一次。萬一在路上出現什么意外,那怎么得了!如果是想鍛煉兒子才這樣做,那也不能趁兒子生病的時候放手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每次生病的時候,雖然身體上飽受病痛折磨,但是爸爸媽媽卻給了我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安慰,可以說享受著VIP貴賓級待遇:爸爸媽媽給我端茶送水;我可以在家看電視、吃零食;還可以在家睡懶覺......
為什么同是母親差距怎么這么大呢?難道文中的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帶著疑問,我繼續讀著這篇文章,越讀到后面,越能深深感受到這位母親對兒子的愛。作者運用了許多心理描寫將母愛詮釋得淋漓盡致。文中的母親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越來越焦急不安,越來越后悔,越來越自責。當兒子完好無損地出現在她面前的一剎那,她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愛不能猜,我為自己的猜測懊悔不已,為懷疑母愛的那一瞬間而深深自責。仔細想想,讓孩子一個人去醫院也并不是件壞事。雖然存在風險,但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早晚都要有面對社會、跨出家門的時候。早一點鍛煉,就能少一點波折,快一點成長。放手,也是母愛啊!
母愛的本質是永遠不會變的,我要重新認識母愛,我們也要學著接受另一種母愛的表達方式——放手。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