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巧 責編:一默
中秋節,團圓節。這個中秋節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仰望蒼穹,想起了我的父親母親,天人已兩隔,月圓人難圓,我忍不住眼淚婆娑……
小時候每年秋天我最盼望的就是過中秋節了。中秋時節,桂子飄香,田野里一派豐收的景象。經過春的播種、夏的耕耘,到了秋天地里的莊稼爭先恐后地成熟了。玉米披著白色的外衣,里面包裹著黃澄澄、粒粒飽滿的玉米籽;棉花開得正旺盛,像云朵一樣白花花的,這兒一叢那兒一簇;一片高粱熟透了,紅彤彤的笑彎了腰……中秋節也是母親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除了收獲還要耕地,準備播種大蒜、冬小麥。
那個時候母親在我心里無所不能,她不僅是種莊稼的能手,還能準確地背出二十四節氣。母親不是詩人,卻能說出很多膾炙人口的農諺;母親不是廚師,卻能做出令人饞涎欲滴的美食;母親不是畫家,卻能制作出精美絕倫的手工藝品。無論地里的活多忙,她都不會忘記中秋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每年中秋的這一天早上,母親都會發上一盆面,傍晚時圓圓的月亮掛上了天空,勤勞的母親下地干活回來了,她不顧一天的勞累,開始動手為我們做美味可口的“火燒”吃。她靈巧的手飛快地忙碌著,不大的案板成了她表演的舞臺,像耍魔術一般,只見她把面團三揉兩搓就做成甜的、咸的扁圓形的火燒,整齊地碼在鍋排上,特別好看。甜的火燒里放的是白糖,咸的火燒里放的是蔥花和五香粉。為了區分開來,母親在火燒上做了記號,甜的火燒用頂針在上面按幾個像指甲蓋大小的圓圈圖案,咸的火燒用筷子壓上幾個交叉的斜道道。最后母親會做一個大的團圓餅,我忙著給母親燒鍋,等火燒出鍋了,母親讓我們兄弟姐妹給近門的鄰居們送去一些,讓他們都嘗嘗。我和妹妹很樂意做這樣的事,拿著母親包好的火燒和月餅,像領了圣旨一般,一蹦一跳地送到二奶奶家。二奶奶對我們像親孫女一樣,她自己省吃儉用,但對我們很大方,她會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石榴、柿子送給我們品嘗,我如果不要,她就會噘著嘴說:“這是奶奶的一點心意,你如果不收,奶奶可生氣了哦!”每當這時,我就會調皮地做個鬼臉,乖乖地收好她送的中秋禮物。等我們送完回來,母親已經把團圓餅一塊塊切好了,我拿起來迫不及待地嘗一口,味道真是美極了,唇齒留香,余味無窮。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八月十五月圓之夜,家家戶戶都沉浸在過節的熱鬧氣氛中,我們一家人也不例外,大人小孩都會興高采烈地圍坐在院子里的椿樹下面,賞著月亮吃著五仁月餅,父親一邊吃,一邊還會饒有興致地給我們講八月十五中秋節的來歷。據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力大無窮,曾射掉空中的九個太陽為民造福。他娶了個漂亮的妻子叫嫦娥,有一次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兩顆不死藥,因蓬蒙惡徒來偷丹藥,嫦娥情急之下自己把藥服下,結果她的身體越來越輕向天宮飄去,她擔心自己的丈夫后羿,于是一拐彎飛到了月球上,這才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后羿思念妻子,于是擺上蜜食鮮果,遙望月宮中的嫦娥,以表相思之情。后來,這個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每年的中秋節人們都會擺上香案,吃月餅,向月宮中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父親的生日也在中秋節前,我們兄弟姐妹都成家后,每年過中秋節大家都會歡聚一堂,一家人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地祝福父親身體安康。看著一大家子,父親感慨萬千,他沒想到自己從一個孤兒也熬到了兒孫滿堂。記得有一年父親生日那天,父親廠里的叔叔送他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父親很高興,大家看完后母親隨手把它掛了起來,等過幾天再打開看時蛋糕已經發霉了。“哎呀,可惜了這么好的蛋糕啊!”母親為此一直很自責,總是念念不忘,這件事成為了我們一家人多年的趣談。
妗子雖然已白發蒼蒼,但精神看起來很好,她和表哥正在門口曬玉米,大舅閑不住去地里干活了。大妗子看到我們來,激動地拉著我們的手泣不成聲,她和我母親感情很深,她和大舅結婚時我母親還小,兩個人相處得像姐妹一樣。去年的中秋節二哥二嫂還拉著我母親去看望他們,今年卻再也看不到我母親了,看到我們一下勾起了她對我母親的懷念。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記得二十年前的中秋節,我和愛人坐公共汽車回老家過節,提著給父母買的制作精致的月餅興沖沖地往家趕,誰知道車站坐車的人很多,排起了長隊,等我們到家的時候月亮已經爬上了樹梢。月光下的故鄉像披上了一層銀紗,朦朦朧朧,讓人如入仙境。下了汽車,離我們村還有五六里的路程,我們只好坐三輪車回去,討價還價,最后五元錢成交,月亮走我們也在走,一路顛簸終于來到家門口,母親看到我們到來很是高興,她急忙拿出自己蒸的火燒,還有月餅、柿子讓我們品嘗。時至今日,那個情景還在眼前閃現著。
四年前的中秋前夕,八十六歲的大姨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去年我的父母親也相繼離開了。母親兄妹五人,只剩下兩個舅舅和一個小姨。今年我們兄妹幾人決定一起去看望舅舅、舅媽、小姨、姨夫,八十六歲的大
八月十五月兒圓,父母雖然不在了,但我們兄弟姐妹的血脈親情永遠也割不斷。我們相約一起去了大姐家,姐夫英年早逝,留下大姐她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拉扯兩個兒子非常不容易。大姐今年五十多歲了,今年外甥媳婦給她生了一個大胖孫子,她又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下班后照顧孫子。晚上大姐非要請客,在縣城一家胖子餃子館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頓少了父母二人的“團圓飯”。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是父母親離開我們的第一個中秋節,我要把心中的縷縷思念遙寄天上的明月,送給遠在天堂的父母,天涯海角有窮時,此情綿綿無絕期……
父親母親,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我又想起了你們,你們在天堂過得好嗎?多想再吃一次母親您親手做的團圓餅啊!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遙望皎潔的月亮,我的眼睛不由地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