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教小孩功課時,無意涉獵了課本中一篇叫《去年的樹》的文章。讀完后,有種莫名的感傷。
文章作者是日本的作家新美南吉,原本是贊美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實際是揭示人的思想、感情和品德。以小鳥為角色描寫了那種誠信守諾,執著的追蹤尋找,表現出對朋友的篤厚深情,很是感人。最終由于大樹的不幸遭際和悲慘結果,文章蒙上了一層凄婉的色彩。在平淡的語言中,整文卻又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作為環保行業一員,此時此刻卻陷入了另一種沉思。小鳥、樹,這對好朋友,原本生活的融洽愜意。而如今,落個永不能相見,誰所為?歸根到底,人,自然界頂級動物。人類文明幾千年,雖說文明高度不斷提高,不斷孕育燦爛文化,然而俗話說:哪里有發展,哪里就有破壞。人類的科技是發展了,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如何了?水黑了,天暗了,樹林大幅減少了,物種不斷加速滅絕了……且不說深層次的東西,小鳥、樹,小時候最為常見的生物,現在,一出門就是高樓大廈,在天空翱翔的是飛機。有時,自己會閃過幼稚一念:小鳥去哪了?去哪能找到樹安家了?人類的發展讓太多的動物、植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來,國家層面終于重視起生態問題,認識到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環保治理的高壓態勢,令人看到了一絲希望。然而生態債積重已久,要想還,需時不短。同時,人類仍需繼續前行,因而,發展與生態保護兼顧,任重而道遠,我們拭目以待。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