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進入到了“營銷4.0“數據時代。不需要按照以往的營銷路數去猜客戶喜歡什么,而是利用大數據去預測客戶需要什么。現在社會上都是高談闊論一些大數據營銷,互聯網之類的名詞,作為一個企業的決策者或是營銷負責人,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我們是否有進入這場戰爭的條件與能力。
《顛覆營銷》就是講在大數據時代下,高層領導和營銷人所面臨的一些新思維。
大數據比的是點子,不是銀子
在大數據的世界里,決定成敗的關鍵,并不是依靠運算能力或統計技術,成為數據贏家的,關鍵是詮釋問題的角度與觀點。
以阿里巴巴為例,他有全國80%以上的在線交易量,雖然網站的賣家不斷增加,但是流量卻達到頂峰,流量增速放緩或是停滯。同樣是花1000元營銷預算買流量,效果卻不及過去的一半。后面阿里巴巴團隊聚焦于顧客的交易行為,對顧客進行精準分類,專注于演算模型研發,真正實現數據決策的優勢。這個現象可以看出,數據光大還不夠,還必須有一個中心思想的觀點,隨意縱身跳入,很容易迷失在數據的汪洋大海當中。
問對問題,找到答案
第一,別急著解決眼前的問題,先找出真正的癥結點。大數據的特色之一就是數據累積,儲存,和運算,他們背后都有相應程度的投資。找錯問題,要付出的修正代價也很高昂。
第二,找到問題背后的問題。大數據時代,營銷人就是要去思考根本問題,學習問問題背后的問題,有助于我們找到問題的溯源。
第三,從全視野看問題。一旦看問題的高度不夠,角度不夠全面,就會犯短視的毛病,造成資源錯置。
第四,遵循二八法則。不是大就是美,小而準的數據含金量更高。人的心智能力和體力有限,降維讓數據可視化,自動化。
第五,用哲學思維找答案。在大數據中,讓數據說話的是人。因此大數據需要跨界人才,用哲學,心理學,科學的方法找到最終答案。
如何利用大數據?
1, 確立目的。用大數據作為營銷的依據時,弄清楚,你想達到什么目的,解決什么問題?這個目的必須有穩定而且可以被衡量的指標。畢竟,公司的運營涉及的東西比較復雜,一件事情并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2, 改變行為。改變只根據經驗做決定的思維方式,用數據去做判斷。
3, 找到懂統計語言的人才,大膽授權,成立項目小組。找到專業的人才,放到對的位置,給予授權,成立項目小組,分工合作。畢竟你不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些工作。
4, 量化數據。比如說,我們要投入多少人,花多少時間,需要多少預算,可以改善多少?這些都是可以量化和計算出來的。而這些必須建立在你設想的理想標準上,每天投入一點精力去執行,然后評估它的合理性。
5, 謹思敏行。要想讓大數據營銷對決策優化做出貢獻,必須保證數據的源頭,能穩定地提供具有價值而且質量好的數據原料。隨著數據的完整,邊檢測數據的成熟度邊觀察并修正算法的效果。
6, 自建還是購買數據,這個可以根據公司自身情況而定,畢竟自建數據的成本也非常高。
關于數據的理解?
1, 人不要去跟機器搶工作,營銷人的價值是決策。學會跟機器分工合作,放大自己的價值。
2, 并非有數據就一定做的好營銷。好的營銷時感性加理性的“厚數據“。
3, 大數據營銷的關鍵時:動手做,連續做,不要害怕失敗。
4, 面對海量大數據,要懂得分辨所需數據,練習挖掘核心問題,才能作對決策。
5, 當大數據數字無限,營銷資源有限時,設定優先級,降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