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業如今越來越火熱,報考人數也越來越多,畢竟前景非常廣闊。很多金融考研的同學以后可有不少都是要進投行的啊,那么金融投行有哪些職級職位?大家了解嗎,金程考研就來和大家嘮一下!
投行行業精英分享會
經理、經理、副總裁、副總裁、總監、執行副總裁、執行總經理、董事總經理等等職位怎么分?有時一個公司竟然涌現出十幾二十個甚至幾十個冠以各種副總裁、總經理的人。各種頭銜令人霧里看花,摸不著頭腦;即使是專業獵頭顧問,要想完全弄清其中的位置、順序和職級,也不是件很輕松的事情,其他人更是常常找不著北。
一般來說,國內幾家大型投行的職級設立,基本上是從海外投行引入的,這套職級系統早落地國內投行,由低到高分為五大級:分析師(Analyst,簡稱AN)、經理(Associate,簡稱A)、副總裁(VicePresident,簡稱VP)、總監(Director,簡稱D)、執行總經理(ExecutiveDirector,簡稱ED)、董事總經理(ManagingDirector,簡稱MD)。部分國內投行還在A和VP前增加了(Senior)一級分別為經理(SA)和副總裁(SVP)。除了副總裁之外,有的公司還設有常務副總裁/執行副總裁(ExecutiveVicePresident,EVP)之類。
依照海外投行經驗,應屆畢業生從初AN到A需要至少三年,此后兩個級別的晉升需要兩年以上,VP或者D晉升至ED需要三年,而由ED升至MD則要參照業務能力和業績貢獻度等綜合指標,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這套旨在對投資銀行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管理的洋系統嫁接于中國投行后,伴隨近兩年國內投行業務的蓬勃發展和從業人員人數的激增,洋職級帶來的問題日益凸顯。投行每年級別晉升的慣例導致高職級含金量驟降,MD和ED越來越多。5年前,一家合資券商的MD可能不到20個,如今人數可能翻了幾番。
也正因為,各家投行對職級定義并不統一,獵頭顧問常常會遇到,同樣的管轄范圍和核心職責,在這家可能職位叫經理,在那家可能就是冠以總經理的頭銜了。擁有同樣從業經歷、年齡以及業績的員工,在不同公司職級可能完全不同,這種現象在聯合承銷同一個項目時時常遇到:類似年齡、履歷的年輕人,一個是SA,一個可能是SVP,其得到的發行方待遇由此迥異。
更多的則是對職級追逐所引起的行業亂象。不少投行管理層出手闊綽,挖角而來的人才職級直接連跳兩級,由此誕生為數不少的通過不斷跳槽迅速升至ED的年輕人。瑞銀集團旗下一些投行員工出走的重要原因便是國內部分投行能夠給予其MD的頭銜和待遇。很多投行從業人員越來越看重職別和薪酬,而非責任和承諾。中國金融市場一直存在重職級,輕專業的思維。相信當國內投資銀行業務技術含量大幅提升后,投資銀行的文化會趨向專業化、精細化,屆時,現階段投資銀行關于職級的一些怪現象將逐漸消失.
對于獵頭顧問或其他想搞清楚這種復雜職級職位關系的人來說,面對這種情況,其實重要的就是,要認真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比如:
一、他所在的部門或組織的全名是什么?是公司總部、分子公司、辦事處、事業群、職能部門,還是其他?
二、他負責管轄的工作模塊是什么?核心職責和權限是什么?
三、他的直接匯報對象是誰?其直接匯報對象的直接匯報對象又是誰?直到層。
四、他的直接下屬是誰?直接下屬的直接下屬又是誰?直到層。
五、他的直接下屬團隊有多少人?
六、和他同級的人都有哪些?各自的主要分工又是怎樣的?
七、如有必要,可以請其畫出公司組織架構圖,并指出其所在位置。
上述問題,其實就是一個畫職位地圖的過程,對職級職位進行準確的導航定位。如能準確獲得上述信息,再復雜的職級職位,也就能按圖索驥,基本上進行明晰定位了。
評論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