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傳播方式變得不一樣了,但是大家期望被愛和被愛的心,一直都沒變過。撫慰心靈這個事,之前有電臺的情感熱線, 現在有一個叫夜聽的公眾號。
半年之內,粉絲暴漲1100萬
夜聽這個公眾號,從2015年9月2日開始推送第一篇文章,到2016年10月1日,粉絲只有10萬人,而到了2017年3月份,他就有了1100多萬的粉絲。就像我題目里面說的,它僅僅憑借著每晚推送一個音頻、一張圖片、一句話,在不到半年的時間,竟然把粉絲從10萬做到1100萬,說給誰聽,誰都不信。但事實是,不僅他自己做到了,就連模仿他的“十點夜聽”也一起走上了人生巔峰,篇篇10W+。
打開夜聽公眾號,你就會發現濃濃的雞湯味撲面而來。在大家都在反雞湯的時候,這個專門給受眾熬雞湯的公眾號卻能火得一塌糊涂,背后的原因很值得探討一下:
第一,互聯網的發展,讓傳統媒體衰落,情感欄目也逐漸消失,但這并不代表聽情感故事的需求也消失了。像夜聽這種分享別人情感故事的公眾號,就接納和吸引了原來電臺情感欄目的受眾;
第二,消費者情感共鳴和慰藉的需要。
像綿羊熱線,夜聽,還有模仿夜聽的“十點夜聽”,能迅速聚集一幫粉絲,這說明情感廣播,撫慰心靈,熬個濃濃的雞湯,在一些受眾的眼中還是很受歡迎的。就像網友說的,在北上廣打拼,在深夜感到孤獨和生活的艱辛時,能在睡前聽到別人分享的情感分享和勵志故事,也會多一份堅持走下去的力量;
在夜聽之前,公眾號大部分都聚集在商業新聞、娛樂八卦、文學影視等領域,他們要么是想把公眾號做的有趣,要么是想做得有思想深度,或者是做成行業信息源頭,吸引時尚美妝、汽車等領域的讀者,而那些內向自憐,不關注外部時事,只關注自身情感世界的人群卻少有人關注。而夜聽就是擊中這部分讀者后在短短時間內漲粉1100萬。除了這個點,還因為夜聽完全開創了一種新的公眾號的風格,具體來說有兩點:
第一,獨特的排版格式,形成一股清流。
一條音頻,一句話,一張圖片,排版簡潔。和文字相比,音頻是一種更加私密的內容形式,而且也更適合傳遞主播情感,因為沒有文字,也沒法快進,所以用戶只能安安靜靜地聽,幾分鐘聽下來就沉迷進去了。所以“夜聽”的用戶黏度特別高;
第二,在定位上,夜聽是從男性角度出發,為女性提供情感撫慰。
在情感主播多為女性的背景下,夜聽更符合“異性相吸”的規律,對女性來說,也更有吸引,夜聽的女性粉絲占了70%;
做情感號,門檻不高
夜聽的團隊,目前就兩個人,一個是創始人劉筱,一個是他的助理,助理主要負責商務合作。劉筱曾是湖南電視臺的主持人,也同時是電臺情感夜話節目的主持人。所以呢,做情感類的音頻節目,還是需要你有播音經驗。如果你具備,那復制這個,就太容易了,比如我前面說的“十點夜聽”自從復制了夜聽的模式之后,也同樣做到頭條篇篇10W+。
作為一個只有2人的公眾號,夜聽的商業模式還很簡單,在2016年9月之前,主要是靠賣廣告。從2016年9月開始,就只是內容推送了,沒有廣告出現。推測它后期的變現模式,很有可能是廣告或者是走綿羊熱線的方法:做心理輔導或者做養生。
做個情感類的公眾號,門檻其實很低,要不然也不會有模仿者“十點夜聽”的10W+,所以這就是你做這個要面臨的很大難題。除了門檻低,容易被別人模仿甚至是被模仿者反超之外,還有就是對主播個人的依賴性太強,這就限制了公司以后的規模化發展,不利于把公司做大。
另外,商業變現比較困難。不像以往的電臺,受眾早就習慣了插播廣告。如果你正在給聽眾講著故事,聽眾也正在醞釀情緒,你突然插播一條廣告,這很影響用戶體驗。
最后,情感類的公眾號,尤其是雞湯味特別明顯的公眾號,他們所圈住的用戶年齡大多比較小,學識和文化水平不是特別高。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這部分人肯定會脫粉,所以也挺就面臨一個問題:是跟著這部分用戶成長,還是繼續圈低齡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