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個自認為可以改變社交、交友軟件格局的APP項目,也咨詢了相關技術以及調查了市場,前期工作做得很多,但是最后沒有把項目上馬,一是因為畢業之后直接到國企上班了,不想父母覺得我不懂事,給父母當個乖寶寶。二是沒有錢沒有時間了,如果沒上班之前,我還能拉下投資做下最少能做出來看到底會不會成功。其實說到底還是沒有不顧一切向前沖的勇氣,勇氣這個詞會隨著越長大消散的越多。
先說說app的方向,是關于社交軟件、陌生人交友的領域,隨著陌陌、探探合并,但是起色不高,各種社交軟件層出不窮,但是真正使用或者用戶粘連度高的卻不多,都是滑滑而已。現狀兩性交友社交app已經處于紅海市場,各個app都不能一家獨大各自競爭,不過很多都已經開始有自己的定位,找自己的潛在客戶,是一個行業穩定下來必須經歷的,像falo專門為大學生做的、picopico有夜場模式,說的話做的事沒有記錄,誰也不認識誰、soul主打靈魂交流,但是你去下載用了之后就會發現,不過如此,索然無味,棄之可惜,他們主打的方向,只夠守土,不夠開發資源。因為交友軟件的使用年齡段很有講究,16--28左右的使用交友軟件比較多,這是我前兩年做了很長時間的調查,地鐵口、寫字樓下面、學校、商場等地方做的問卷得出來結果,像婚戀app大部分都是要讓你沖會員解鎖的,懂得都懂,但是錢是真的好賺,很多中年離異男人都比較喜歡。說了這么多也沒有說到重點,因為這個可以算是我這兩年的心血,可能說出來之后,大家聽了也是覺得不過如此,可能這是我少年時最后的夢想,想做出一個改變世界的事,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最少改變了很多東西。今天我把思路說出來,也是因為心里有一絲幻想,有人能給我一個沒有后顧之憂的offer,讓我去試一下,但是也只是奢望罷了。下面就進入正題。
APP的制作,基本是沒有技術瓶頸的,這是我找專業人員咨詢過的。
APP這里就叫遇見吧!這樣好介紹一些,很俗的一個名字,其實是想用英文的gg、kk、oo、之類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相信大家現在在外面吃飯,很多都是掃碼點餐,坐在桌上就可以點餐付費,遇見就是基于二維碼存活的。
實時定位+掃碼定位+虛擬場景是遇見的主攻方向。
打個比方,在海底撈吃火鍋,萬達廣場海底撈里有70桌,每一桌都有一個二維碼,遇見登陸了之后就是正常的社交軟件只能看到好友,但是掃了二維碼之后就會登陸海底撈這個虛擬場景,就會看到所有在海底撈吃飯的登陸遇見的人的信息,實名制加照片不用說了,就說今天哥們去吃飯,打蒜泥的時候,看到五號桌是“一見鐘情”的姑娘,去問微信、qq又不敢,只能默默的吃完海底撈各自回家,但是如果兩個人都登陸了,是不是就有機會了,里面還有一些APP的功能我不想細說,因為萬一真有人聯系我,這些就是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幫付款、幫點餐、幫打車還有一些比較實用的等等等等,前提是你愛的姑娘也登陸了遇見,為什么一定要掃碼才能互相看見,這里面有一個深層次的邏輯,就是消費水平、生活喜好、交友圈子差不多的才會在同類環境吃飯,當然不是絕對的,但是大多數是的,這里加大了交友成功率、比如成都的單人火鍋,雖然成網紅店了,但是最開始去的都是單身,比如喜歡吃川菜的人多數時間不會吃江浙菜。這只是餐館,只是最簡單的地方,還有學校、網吧、迪吧、賓館、KTV如果也有遇見,不用所有人,只需要十分之一,用過的人都會成為免費宣傳的客戶,想想就知道是什么樣了,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迪吧點酒、網吧陪玩、ktv拼房、賓館。。。。等等。當人本來就處于一個空間了,遇見的功能就是將已經在一個空間的陌生人相互認識,這才是交友軟件的真諦,也是足以改變整個交友軟件行業的地方。
淘寶得益于小商家、拼多多得益于農村以及小市民、遇見app主攻的群體是大學生,大學生群體是最有創造力,最有粘連度、最不缺錢的群體,同樣也是最有荷爾蒙的年級,現在去大學進行地推調查,相信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下載過社交軟件。前兩年我做的調查是超過百分之五十,特別是男生,甚至有百分之六十多,但是只有兩三個學校的調查,不能做實際參考。現在社交軟件的困境就是無法社交,只是一個銷售、約、蹭吃蹭喝的軟件。我認為社交的核心就是距離,現在網上所有的社交軟件都隔著距離,QQ、微信、釘釘的成功正是由熟到生的轉換,第一批忠實客戶是同學、家人、朋友,在慢慢往外輻射,成為一個人不可缺少的聊天社交軟件,遇見不需要去爭搶他們的份額,而是要做到讓人與人更容易見面、更容易相識的地步,在掃二維碼已經成常態的今天,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掃二維碼只是他實地定位的一個方式,讓對方更信服你是跟他處于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店面、同一個娛樂場所,探探、陌陌里面說一句一起唱歌、一起喝酒、一起蹦迪,十個里面有九個沒有下文,還有一個是銷售酒水的,但是如果可以做到實地登陸互相聊天之后,一起唱歌、一起喝酒、一起蹦迪十個里面最少能成功二三個,甚至更多,因為本身就處在同一個空間、陌生的男女、迸發的荷爾蒙、對愛情的向往,成功率比想象中更高。這里面又有一個設計邏輯,真實的見面遠遠比虛擬的聊天更有效果。
想想有了遇見app的大學生活
每一間教室都有登陸碼,是一個小虛擬場景、每一層又是一個、每一棟又是一個。
自習室有個登陸二維碼,一掃大家都登陸了,看到隔壁系的妹妹天天一個人自習、考研考公,大家在遇見上遇見了,以后天天約自習。
公共課,想追隔壁班的班花,但是要不到微信、qq,加遇見互相聊聊。
躺在寢室吹著空調,刷著女生寢室樓的遇見空間。喜歡那個就去聊,當然聊天對方是要同意的,不然只能看看別人發的動態。
你可能在探探、陌陌上約到人一起,但是幾率很低,但是如果同寢室同班同學刷到你在探探、陌陌上的樣子,動態,可能你會社死,他們一開始的定位就被定位成了約的軟件,而遇見APP我對他的定位不僅僅是社交用的,他有更深層次的挖掘空間,他是即時的交友,將同空間的人互相認識,他只是一個媒介,讓你更好去打招呼的媒介,你不敢去跟隔壁桌的姐姐說話,你不敢去跟隔壁班的妹妹打招呼,這里都可以。
這只是最簡單單純的校園生活,在迪吧、KTV、寫字樓、賓館、旅游景區等等這種不只有學生的地方,可用性就太多了。想想當年微信搖一搖讓多少人感情破裂加出軌、出了校園就不僅僅是一起上課、一起自習、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了。懂得都懂,把握好尺度和做好軟件開發的定位,是一個軟件能否長久走下去的關鍵,這里我也不細說了,里面涉及到軟件的地推和宣傳。
其實還有很多沒說,今天上班太忙,疫情又開始反復,希望一切平安,我們中國人萬眾一心肯定可以戰勝疫情。其實我最想把我的全部方案給王思聰王校長看,他們家萬達加上個這軟件一定是如虎添翼,當然這只是我自認為。因為遇見app還可以放到每棟樓房,這是后面的前景了,在用戶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的衍生app也會推出,那是對用戶、商家、物業管理形成的三角閉環app,也是對遇見app的功能補充。有時也想去拿著方案去跟美團自薦一哈,遇見app是對美團app生態鏈的又一個方向。
評論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