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驅動》
作者: 周嶺
豆瓣評分:8.2
成長的根本是:創造價值、做成事情。從“習慣養成”到“技能培養”,從“對內輸入”到“對外輸出”,從成為“更好的人”到成為“更有價值的人”,這些刻意的轉變會讓我們走出焦慮的怪圈。
做到,是最高等級的成長。一個人最終的成長也是通過主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來實現的。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雖然內心強烈希望變好,行動也非常努力,卻始終無法做成事情,這背后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缺少價值意識、輸出意識、創造意識、作品意識、利他意識……
本書將通過“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兩部分內容,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通過創造個人價值來獲取人生的成就、幸福和意義。
單純依靠意志力的努力往往是盲目的,所以人們會反反復復地起念,又反反復復的失敗。只有當一個人徹底了解了做成一件事的來龍去脈、看清事情本質后,才能徹底走出反復嘗試卻勞而無功的困境。
學會用認知來驅動自己,我們就能更好地到達成長的彼岸——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
作者: 斯蒂芬·蓋斯
豆瓣評分:8.3
本書是“微習慣”系列作品之一。在本書中,蓋斯介紹并分析了完美主義的定義與危害,區分了整體上的完美主義——追求更遠大目標的積極心態,以及具體的完美主義——脫離現實、故步自封的消極行為模式。
蓋斯應用微習慣策略,為完美主義者提供了22種實用的解決方案,告訴他們如何變成更快樂、更健康、更高效的不完美主義者。不完美主義者并不會嘲諷完美人生,他們只是不強迫自己做到完美,珍視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并能勇敢面對失敗,結果反而比完美主義者更容易獲得成功。完美主義代表著限制,而不完美主義則預示著自由。
《我離開之后》
作者: 蘇西?霍普金斯
豆瓣評分:8.2
獻給全天下的媽媽和女兒,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如果有一天,媽媽永遠地離開了我……
沒有媽媽的陪伴,誰來提醒我收拾屋子?誰能煮出那熟悉的味道安撫我的胃?遇到喜歡的人時,誰能告訴我他是不是對的人?誰來幫我面對生孩子的恐懼?我又該怎么讓孩子們認識外婆?我想,或許媽媽可以寫一本筆記,教我如何適應她離開后的日子,解決即將遇到的各種難題……
“ 我想永遠收藏這本讓我哭著大笑的書,也希望永遠都用不上它。”人總是不愿談到死亡,但這卻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課題,何不從現在親人還在世時,好好談一談?
這本書是給每個人最棒的人生禮物。母親蘇西溫暖而感人肺腑的文字配上女兒哈莉幽默而情感真摯的繪畫,讓人感動得淚眼汪汪又哈哈大笑,人們深刻地體會到愛與失去,更加珍惜與愛的人相處的每個瞬間。
失去的本質就是教我們慢慢學會接受?!笆聦嵣?,早在我(母親)離開之前,你就已經一個人登上了自己的人生舞臺?!笔ビH人是很沉重的傷痛,但這同時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所以你要學著不逼迫自己、讓別人也幫你,時間會漸漸治愈一切。
插畫家女兒哈莉在某個失眠的夜晚,意識到母親總有一天會比自己先走一步。她害怕地想象母親死后的各種可能情況,想象她會錯過多少重要的時刻。隔天早上,她要求母親蘇西寫一本“媽媽離世指南”給她,逐步指導她如何度過沒有母親陪伴的日子,包括“讓咖哩治愈你的心碎”“想念我時唱一首歌”,或是“記得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
母親蘇西幽默又感人肺腑的文字,搭配哈莉情感真摯而強烈的插圖,讓這本書成了最棒的人生禮物。無數讀者看得又哭又笑,深刻地體會愛與失去,更加珍惜和愛的人相處的每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