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全景圖
萬里長城日出
萬里長城一角
你知道嗎?中國的萬里長城,被譽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它是中國人的圖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保衛人民的安全和生產,各自在北方修筑了長城,并派軍隊駐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為了防備匈奴,派大將蒙恬修筑長城,把從前秦、趙、燕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加擴建,建成了一條西起隴西郡的臨洮,東至遼東的雄偉長城,史稱“萬里長城”。
今天人們熟知的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都屬明長城。為國家 5A 級景區。明長城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全長6350千米。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筑構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這里是人們旅游的熱點。
八達嶺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脈的一個隘口。是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這里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古、張家口的交通要道。八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
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蜒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
慕田峪長城的關門兩側是沿山脊升起的,隨山勢翻轉。險要之處還修有炮臺。明代在重修慕田峪長城時,在墻頂的兩側都加修了垛口,還同時新設置了滾木雷石石孔,可攻可守。而修筑“刀把樓”,可控制制高點,減少對主城的威脅。慕田峪長城從正關臺左側起,隨山勢翻轉,奔向遠方。長城由山腰直伸山頂,在山頂立一敵樓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驟然升起,直到海拔940多米的地方,繞了一個大彎,其形狀酷似牛犄角,蒼勁雄渾,人們把它稱之為“牛犄角邊”。長城從“牛犄角邊”繼續往前延伸,經過一個名叫“箭扣”的地方這里是已達海拔1044米的山峰,兩側陡峭如削。在修筑長城時,必須從山頭的外側斷崖絕壁上通過,又不能把這個制高點留在外面,使用磚石、木材顯然都不行。于是聰明的能工巧匠們,用了兩根大鐵梁擔在斷崖之上,上面再壘砌磚石,這種方法在整個長城修建史上極為罕見。
在慕田峪長城東側,長城本來是順山勢伸向東北。可是到一敵樓處突然分出約1000多米的地段,另辟蹊徑擺向東南方向,山勢盡處,突然終止,在盡頭處修了一個甚是堅固雄偉的敵樓。這段千余米的長城被人們稱之為“禿尾巴邊”。這樣長城在此處就形成了三道長城匯于一樓,“三面極目觀巨龍”的景觀。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要對古人的建筑藝術嘆為觀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