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新浪微博里寫道,幸福人生三件事:有人愛,有事做,有期待。
誠然如此。
花兒沒有人愛,都會枯萎,更何況人呢?
當我們與相愛的人在一起,分分鐘都覺得幸福。
無所事事的日子,一兩天也就罷了,要是終身如此,看你不厭煩?
而當一個人沉浸在工作中時,會因為充實而倍感幸福。
一個人沒有了希望,心就會沉入谷底。
當心有期許,便會有所期待,內心會激蕩著幸福。
1.幸福就是有人愛
楊絳和錢鐘書的溫情故事,一直以來被人們津津樂道。
他們初到英國時,楊絳不適應那里的氣候,病倒了。
從未做過早飯的鐘書先生,便學著做起了早飯。
為了不驚醒妻子,他悄悄地跑進廚房,輕手輕腳地開始做飯。
熱牛奶、煎雞蛋、煮紅茶、烤香腸,大概忙了近一小時。
他細心地支起小書桌,放在床頭,將做好的英式早餐一一擺放,等待著妻子醒來用餐。
楊絳被香氣熏醒了,看著“笨手笨腳”地鐘書先生,居然做出這樣的英式早餐,心里充滿了感激,滿心歡喜地吃了起來。
對鐘書大家贊賞:“這是我吃過最好的早餐。”
從此,鐘書為楊絳做了一輩子早餐。
而身為大家閨秀的楊絳,為了鐘書先生,無所不能。
當鐘書說臺燈壞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當鐘書把墨水打翻在桌上,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當鐘書顴骨生疔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治”
她的不要緊伴隨了錢鐘書的一生,也為他省去了無數的麻煩。
他們就是這樣彼此相愛,心甘情愿地為對方付出。
幸福其實很簡單,就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幸福不需要大富大貴,愛人的一個微笑、一個擁抱,足矣。
幸福不需要驚天動地,有一個愿意為你改變,為你付出的人,足矣。
幸福便是,愿得一人心,此生共白頭。
正所謂,有情飲水飽。
這種溫情,像涓涓細流,流淌在心間,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這種溫情,讓我們無懼風雨,無懼未來。
愛與被愛是同樣的幸福。
在愛情里,便是與幸福相擁。
2.幸福就是有事做
電視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子娟,結婚后,在家成了一個甩手掌柜,什么事都不做,吃完飯就是去逛街。
剛開始,因為對新婚的好奇掩蓋了一切。
但好景不長,她的愛人便對她心生厭倦,強烈提出離婚,甚至不管她的死活,要趕她出家門。
好在,子娟離婚后,開始覺醒,謀了一份職業,并開始學習陶藝。
很快,在陶藝里挖掘出了她的天賦。
有天,她的老師接到一個大單子,有人向他訂制五百具藝術品,要求兩個月內交貨,可以賺八萬港幣。
可惜他一個人無法完成,于是請求子娟一起幫忙。
子娟答應了。
每天除了按照買家的想法趕制商品陶瓷以外,閑暇時,子君便隨意拿起一些泥,捏成小人,只在臉上著色,再將他們化妝成小丑。
小丑泥人擺在屋里,看起來非常可愛。
有一天,華特格爾造幣廠的人來訪,一家大公司,也代理陶瓷。
他們發現了窗臺上擺放的小丑泥人,頗感興趣,并發現商機。
如果將小丑改良一下,按照各朝代的宮廷小丑穿上服飾,一套六款,就夠了。
支付的版權費用夠她三年的生活費。
子涓從此改寫了人生。
她重新找回自我,煥發生機。
當一個人無事可做時,他的內心都是卑微的,就像一個沒了靈魂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光彩。
也正因此,連曾經的愛人,都心生厭倦,從此一拍兩散。
生命的意義,在于開拓自己,讓生活更充實。
因為有事做,我們贏得了更多的尊重,
因為有事做,我們獲得了更多的價值,
因為有事做,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因為有事做,我們的人生更加豐盈。
畢淑敏在《恰到好處的幸福》中寫道:
“我不能確定我哪一天會死,但我可以確定活著的每天都饒有興趣地度過。”
人的一生,必將因為有事可為,而充滿幸福。
3.幸福是有所期待
有所期待,生活就有希望。
想起女兒8歲那年,要去臺灣合唱演出。
那些日子,她就像一個快樂的天使,每天有使不完的勁。
整個寒假,她時不時地跑來問我:“媽媽,我什么時候能去臺灣呀,真的好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說著,滿臉的陶醉和幸福。
我問:“你為什么如此想去臺灣呢?”
她答:“因為我們課文學過《日月潭》,那是我國的寶島,我覺得那里好美呀。”
然后開始在家寫計劃,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練歌,幾點做作業,幾點做家務。
計劃列好,便認真執行。
還主動搜集臺灣的有關地理知識、風土人情等,一一做好詳細記錄。
終于等到出發的那天,天剛蒙蒙亮,她便起來了。
搖著睡夢中的我,“媽媽,快起床吧,今天我就要去臺灣了。”
對臺灣的期待遠勝過與媽媽分別的不舍。
8歲的小孩,因為對臺灣有所期待,于是自覺自愿地規劃并付之行動,這何嘗不是一種美好和幸福。
因為有了期待,內心便充滿了干勁。
這不能不讓人堅信,
期待就像七彩陽光,令人如沐春風,
期待就像一根桅桿,支起生命的風帆,
期待,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
記得《亂世佳人》中女主角斯佳麗在影片中說過一句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與此同時熒屏上出現了萬丈光芒。
是呀,斯佳麗在歷經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
她依然不氣餒、不放棄,選擇堅強、勇敢面對,期待美好的未來,
相信明天會是另外的一天。
張愛玲說:“人總是在接近幸福的時候倍感幸福。”
正是因為心中的期待,匯成了值得憧憬的未來。
生活中,總會有不如意,當我們心有所期,想象美好的未來,陽光便會照進來,掃除一切陰霾。
心有所期,便心生希望,幸福也就如約而至。
4.幸福如此簡單
幸福并非遙不可及,
關鍵看你如何看待。
《飛屋環游記》如此定義幸福:
“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
幸福是每一個微笑的生活愿望能夠實現。
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幸福其實很簡單:
有人愛,有情在,心便安然,
有事做,有勁在,心便坦然,
有期待,有希望,心里便了然。
人這一生,活的就是心情,有人愛、會愛人,會事做、會做事,有期待、有希望,
與愛人共白頭,做自己想做的事,如自己所愿地生活,此生幸福著。
余生,愿你成為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