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一個特殊的名詞,卻一直以來被人們尋覓。
人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個奇跡。
其實,又何須去尋覓奇跡,只要肯努力,肯下苦功,自己就是奇跡的創造者。
《你憑什么上北大》作者叫賀舒婷 ,是山東陽谷中學的畢業生,高考641分,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
每個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被作者“努力到無能為力”的事跡所震撼。
如果現在的你仍然感到迷茫,找不到拼盡全力的動力,去看看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些感觸或啟發。
靈感
手摘
01
等著吧,我要你見證一個奇跡。
02
我們總是要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另外一些東西。如果你所在乎的東西值得你為它而付出一切,那么所有的放棄都只是分娩前的陣痛。
03
試試吧!我不去強求什么,我只想試試,試一試自己那樣刻苦那樣努力地去學上一個月會不會見效。
04
你只是懦弱!你是不敢嘗試,你只是不敢像她們一樣地去努力去刻苦,因為你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她們,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結果反遭人恥笑,你寧可不去嘗試,只是因為有失敗的風險,而你甚至連這一點風險都承擔不起,因為,在你心底,你對自己根本就沒有把握......
05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06
我只是突然間覺醒了,覺得自己的一輩子不能就那樣過去,事后很多人問我當時怎么回事――也許他們是想從我這里聽到一個傳奇般浪子回頭的故事,而我當時所能想到的解釋只有這么一句:我只是覺得,我的一輩子不應該就那樣吊兒郎當地過去。
07
在這個來去匆匆的季節里,一切敏感細胞都奢侈得如同凱撒大帝的綢衣,徒留無數次的希望在無數次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無數次的激揚在無數次的頹喪下摔得頭破血流。每個人都比昨天更加明白理想和現實之間那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同時也比昨天更加拼命努力掙扎,試圖擠過那道窄窄的獨木橋,哪怕明知是徒勞。
一定會是徒勞么?
當這個錐心的問號在夜闌人靜的時候一次次猛烈叩擊心門,每個人都難以承受那潮涌而至的恐慌和迷茫,于是逼著自己埋進去,埋進書本,埋進試卷,埋進密不透風的黑繭――為的只是有朝一日的破繭成蝶。
08
人生中再也不會有哪個時期像那時一樣專一地,單純地,堅決地,幾近固執而又飽含信仰和希冀地,心無旁貸乃至與世隔絕地為了一個認定的目標而奮斗。當你在若干年后某個悠閑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經的堅忍和耐力,曾經的執著和付出,曾經的汗水和淚水,那會是怎樣一種感動和慶幸,怎樣一種欣慰和尊敬――尊敬你自己。是的,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謝朋友感謝所有關心我幫助我的人,但我最感謝的,還是我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