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銳意(意志堅決、勇往直前)欲取(攻占)江東(江東,一般指地區名。秦代以后習慣上稱長江蕪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區為“江東”。),下詔大舉入寇(侵略,侵入東晉)。
翻譯:符堅專注于想要攻取江東地區,下達詔令大舉入侵。
陽平公苻融言于堅曰:“鮮卑、羌虜,我之仇讎(chóu,仇敵),常思風塵之變(戰亂,戰爭的災亂)以逞(稱愿,得逞)其志,所陳(列舉、獻出)策畫(計劃),何(怎么)可從(聽從)也!
翻譯:陽平公符融向符堅進言說:“鮮卑、羌族的虜臣,是我們的仇敵,經常盼望著風云變化以實現他們的心愿,他們所獻的計劃,怎么能聽從呢!
良家(民間地主子弟)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閑(通“嫻”,熟悉,精通)軍旅,茍(隨便)為諂諛(奉承拍馬)之言以會(迎合、符合)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堅不聽。
【注】良家:1、善于經營而致富的人家。2、指家境富足的人家。3、猶世家。4、漢 時指除醫、巫、商賈、百工以外的人家,后世稱清白人家為良家。
翻譯:良家少年全都是富豪子弟,不熟悉軍事事務,只是茍且進上阿諛奉承之言,以迎合陛下的心愿。我擔心既不能成就戰功,隨之還會產生后患。”符堅沒有聽從。
是時(在這時)秦兵既(已經)盛,都下(京都)震恐。謝玄(謝安的侄子)入問計于謝安(狀語后置),安夷然(平靜的樣子),答曰:“已別有旨(計劃,打算)。”
翻譯:這時前秦的軍隊已經非常強盛,東晉京城里的人震驚恐懼。謝玄入朝,向謝安詢問應對之策,謝安一副平靜的樣子,回答說:“已經另有打算了。”
安遂命駕出游山墅(山中別墅),親朋畢(全)集,與玄圍棋(圍棋,中國傳統棋種。終局時,將占有的空位與子數相加計算,或單計空位,多者為勝。)賭墅(后遂以“賭墅”等表示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
翻譯:謝安于是就命令駕車出游山間別墅,親戚朋友云集,與謝玄在別墅玩圍棋賭博。
安棋常劣于(“劣于”,比……差)玄,是日(這一天)玄懼,便為敵手(力量相當、能夠跟自己相抗衡的對手)而又不勝。安遂游陟(見“游涉 ”,漫游;漫步),至夜乃(才)還。
翻譯:謝安的棋術一直不如謝玄,這一天謝玄由于內心恐懼,致使兩人旗鼓相當,謝玄無法取勝。謝安于是就登山漫游,到晚上才回。
桓沖深以根本(國家社稷)為憂,遣精銳三千入援京師。謝安固(堅決地)卻(阻止)之,曰:“朝廷處分(處理辦法)已定,兵甲無闕(通“缺”,少),西藩宜留以為防(作為防備)。”
翻譯:桓沖對國家的根基大業深以為憂,派精銳部隊三千人入城支援京城。謝安堅決阻攔他,說:“朝廷的處理辦法已經決定,士兵武器都不缺乏,應該留在西藩之地以作防備。”
沖對佐吏嘆曰:“謝安石有廟堂(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又如《岳陽樓記》中的“居廟堂之高”)之量,不閑(通“嫻”,熟悉)將略(帶兵打仗的方法)。今大敵垂(即將)至,方游談不暇(空閑),遣諸不經事少年拒(抵抗)之,眾又寡弱(數量不足,力量弱小),天下事已可知,吾其(語氣詞,表估計)左衽(衽,衣襟。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這里是借代外族統治)矣!”
翻譯:桓沖對藩府參佐嘆息道:“謝安有身居朝廷的氣量,但不熟悉帶兵打仗的方法。如今大敵當頭,還盡情游玩,高談闊論不止,只派遣未經戰事的年輕人前去抵抗,再加上數量不足,力量弱小,天下的局勢已經可以知道了,我們將要受外族的統治了!”
謝玄遣(派)廣陵相劉牢之帥(帶領)精兵五千趣(“趣”,通“趨”,奔赴,開赴)洛澗,梁成阻(“阻”,扼守)澗為陳(“陳”,通“陣”,兵陣)以待之。牢之直前(徑直向前)渡水,擊成,大破之。于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相繼進發)。
翻譯:謝玄派廣陵相劉牢之領五千精兵開赴洛澗,梁成扼守山澗部署兵陣以等待劉牢之。劉牢之徑直向前渡河,攻擊梁成,大敗梁成。于是謝石等各路軍隊,從水路、陸路相繼進發。
秦王堅與陽平公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亦作“部陳”。陳,通“陣”。即部隊)嚴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顧(掉頭,回頭)謂融曰:此亦勍敵(qíng dí,實力強大的敵人;旗鼓相當的有力對手),何謂弱也!”憮然(悵惘若失的樣子)始有懼色。
翻譯:前秦王苻堅與陽平公苻融登上壽陽城觀望,只見東晉軍隊布陣嚴整,又望見了八公山上的草木,也以為都是東晉的士兵,苻堅掉頭對符融說:“這也是強敵,怎么能說他軟弱呢?”茫然若失,臉上開始有了畏懼的神色。
秦兵逼淝水而陳(列陣),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若(如果)移陳(兵陣)少卻(卻,退卻。稍微后退),使晉兵得渡,以(來)決勝負,不亦善乎?”
翻譯:前秦的軍隊緊逼淝水而布陣,東晉的軍隊無法渡過。謝玄派使者對陽平公苻融說:“如果能移動兵陣稍微后撤,讓晉朝的軍隊得以渡河,以決勝負,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嗎?”
堅曰:“但(只)引(帶領)兵少卻(后退),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逼迫)而殺之,蔑(沒有)不勝矣。”融亦以為然(正確),遂麾(古代指揮軍隊用的旗子,指揮)兵使卻(后退)。秦兵遂退,不可復止(再停下)。
翻譯:苻堅說“只是領兵稍微后撤,讓他們渡河到一半,我們再出動鐵甲騎兵逼迫攻殺,沒有不勝的。”符融也認為可以,于是揮舞戰旗,指揮兵眾后退。前秦軍隊一退就不可收拾。
謝玄等引(帶領)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陳,通“陣”。即部隊。騎著馬來回奔馳,想要壓住陣腳),欲以帥(率領)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被動句),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踐踏)而死者,蔽野塞川(遮蔽山野,堵塞河流)。
翻譯:謝玄等率領軍隊渡過淝水攻擊他們。符融騎馬在陣地上飛跑巡視,想統帥約束那些退卻的士兵,結果戰馬倒地,被東晉的士兵殺了,前秦的軍隊于是就崩潰了。謝玄等乘勝追擊。前秦的軍隊大敗,自相踐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河流。
其走者聞風聲鶴唳(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唳,鶴叫聲),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停下),草行露宿,重以(zhòng又加上)饑凍死者什七八(十有七八)。
翻譯:逃跑的人聽到刮風的聲音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東晉的軍隊就要追來了,晝夜不敢停歇,慌不擇路,風餐露宿,凍餓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
謝安得驛書,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拿著信放到)床上,了無(完全沒有,一點也沒有)喜色,圍棋如故(原來的樣子)。客問之,徐(緩緩,慢慢)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門檻戶限:門檻。戶限為穿:把門檻都踏破了,形容進出的人很多),不覺屐齒(jī chǐ)之折(被動句)。
翻譯:謝安接到了驛站傳遞的書信,當時他正與客人下圍棋,拿著放到了床上,毫無高興的樣子,繼續下棋。客人問他是什么事,他慢條斯理地回答說:“小孩子們已最終攻破了賊寇。”下完棋以后,他返回屋里,過門檻時,高興得竟然連屐齒被折斷都沒有發覺。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淝水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