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過后進入夏季的后半段,氣溫會持續攀升,民間有夏至魚尋涼,早晚做文章的說法,要么選擇釣早,要么就選擇釣晚。民間還有夏釣夏釣,白天不如夜釣的說法,這是因為白天酷熱而且時間長。夏季的魚大致有這樣的進食習性,清晨5、6點開始進食,上午8、9點氣溫飆升就停止進食,一直到晚上7、8點才恢復進食,餓了足足12個小時左右,所以到了晚上會非常饑餓。再加上晚上大魚靠邊,雜魚數量更少,而且玩夜釣通常只是到0點左右,不太影響休息。
一、不釣不熟悉的水面
首先要注意一點,夜釣最好是選擇比較熟悉的水面,因為較為熟悉的水面對釣位的選擇會更容易一些。關鍵還在于,對地形比較熟悉,可以避免很多潛在的危險。如果水面不熟,對地形陌生,深淺位置不知,岸邊是否有被水侵蝕也不清楚,安全性會大打折扣。還要注意,夜釣最好不要單獨行動,最好還是跟釣友一起結伴而行。在選擇釣位時,一定要選擇比較安全的位置,地方要平坦,不宜選擇陡坡等地形。頭上、身后無遮擋物,這樣才比較方便拋竿和遛魚。如果可以,距離樹木、雜草遠一些,這樣蚊蟲數量會少很多。
二、不釣月中
月中和月頭的區別就在于月光是否皎潔上,我們都知道淡水魚都是比較怕強光的,月光過于皎潔時大魚往往不太敢靠邊覓食,漁獲反而較差。不過這個也不是完全絕對的,畢竟晚上有晴天也有多云、陰天或者雨天,如果雨天、陰天、多云的天氣出門,月光依然比較昏暗,對夜釣會十分有利。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月頭月尾釣鯰魚,月中釣鯉魚,如果光線異常昏暗,除了鯰魚、黃顙魚極為好釣之外,一些輕易不到淺水的大體型草魚、青魚也有靠邊的現象。所以總體來說,月光昏暗一些,比月光皎潔漁獲通常更好。
三、不釣深遠
餓了一個白天的魚,到了晚上開始尋找食物,而食物又不可能在深水區域,或者距離岸邊太遠的位置,所以有不釣深遠的說法。有釣友老手曾經總結過,在夜釣時離岸距離12米左右比較合適,太遠了反而沒多少魚口。原因就在這里,魚類的覓食是沿著岸邊一定距離進行的,餌料落點比這個距離更遠,自然難有不錯的收獲。這里需要注意一點,夜釣要確保足夠安靜,所以通常都建議打重窩安靜守釣。假設魚通常是離岸12米區域進食,你可以打窩在10米左右,但是餌料落點在11米左右,這樣魚會優發現餌料,對于夜釣來說其實更加注重近打窩,遠釣魚。
四、不釣水草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水草區域雖然魚多,但是不是萬能的,尤其不適合夜釣選擇。首先來說,只有鯽魚、黃顙魚等小體型的魚類才喜歡躲在水草區域,而夜釣的主要目標通常都是體型較大的魚類,比如草魚、鯉魚、青魚等等,這些大魚是不在水草區域的。其次是水草有晚上吸收周圍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特點,晚上時水草區域溶氧高低不如明水區域。第三是水草有保溫的效果,到了晚上還不如明水區域涼爽。第四是容易掛底,晚上光線比較昏暗,釣草明顯不是好選擇。雖然草魚有進食水草的特點,但是經驗告訴我們,草魚其實更喜歡進食陸生植物。晚上的草魚,甚至會到水邊進食夠得到的各種植物。
關于夜釣,怎么都比白天魚好釣很多,但是注意安全,關于安全的提醒再多遍也不多。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評論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