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為什么明明看起來那么普通,卻可以那么自信?”
這句話出自楊笠去年8月的一場脫口秀表演,節目播出后引發熱議,楊笠也因此登上微博熱搜。但與以往熱門話題不同,“普通且自信”的“普信男”沒有沉寂,而是逐漸脫離楊笠原本的上下文,成為一種抽離情境的概念,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引發爭議。
豆瓣網友:“普信男”最盲目自信的是外貌
在豆瓣小組中,以“普信男”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得到約500篇帖文,超過1萬3千條評論。其中,大部分評論來自女性用戶。
她們通過對話截屏的方式來分享自己的經歷,也通過收集、整合“普信男”的經典語錄來使這一形象更加立體。
在這些語錄中,“頭像是我,不滿意?”被認為是普信男最經典的一句話,共計85次。
與其說這句話表達出男性對自我魅力的確信,不如說,女性眼中“普信男”最典型的特征(也是其討厭之處),是對外貌的不自知和盲目自信。
還有一些容易被女性認為的“盲目自信”,指向溝通與交流過程中,男性拒絕承認女性對自己不感興趣、非要“強撩”的一些表達。
例如,“丫頭,欲擒故縱的小把戲只能玩一次”、“女人就是口是心非”、“丫頭,眼神是騙不了人的”、“你的小花招勾引到了我”。
與之相似的,還有經典語錄中的“你別無選擇,從了我吧”、或是“讓我來征服你吧”。
這些言語主要集中在交往中,“普信男”的特征是誤讀女性釋放的信號,認為女性的拒絕也是“欲迎還拒”,男性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挑逗,或是更大膽的嘗試,而這卻正是女性網友所吐槽的“盲目自信”典型特征。
“普信男”被吐槽的特點還包括在與女性的交流中充滿了“性暗示”與“性挑逗”。例如,經典語錄中的“我真想現在就把你辦了”,或是“我會睡她但會娶你”。
相比之下,帶“爹味”的說教,反而是女性最少吐槽的“普信男”特征。
在楊笠的脫口秀表演中,“普通且自信”的男生是她的兒時的同學,即便只考了40分,還是可以開心地拿著試卷在教室穿梭,“仿佛擁有了整個世界”。
而豆瓣網友吐槽的“普信男”更為具體與多樣。他不僅是身邊的同學,還是在相親過程與交友App上遇到的陌生男性,或是在綜藝節目中的公眾人物。綜藝《女兒們的戀愛》中,嘉賓卡斯柏的言行便遭到豆瓣網友們的吐槽。
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普通且自信”的語境在擴大,不再僅限于對個人形象的描述,也可以用來評論觀點。翻譯員張京走紅后,有人這樣評論:“這樣的女人娶回家,你會很難受。因為兩人過于強勢,往往對于家庭來說,就是一個火山”。
圖片來源:抖音
這位留言者就被吐槽“普通且自信”,實際上他的外貌、經濟實力、或是社會地位都無從得知,但他對女性的態度體現了“普信男”的精髓。
虎撲網友:對“普信男”標簽的憤怒
如果說我們能在豆瓣小組中觀察到部分女性對于“普信男”的吐槽,那么,在虎撲步行街中,我們則可以理解為什么部分男性對“普信男”的標簽如此憤怒。
以“普信男”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在虎撲中得到共45條帖文,約3600條評論。在這些評論中,近30%的評論是指責女性挑起性別對立,并將這一矛頭直指楊笠,指責她“蹭話題熱度、恰性別紅利”,認為是她是造成男性被“污名”的始作俑者。
那虎撲網友如何看待“普信男”的內涵呢?首先他們的確get到了女性對“普信男”吐槽的點,但21%的評論認為“普信男”是一種雙標。他們質疑“為什么女性可以反感他人評價自己長相,但自己卻可以說男生普通且自信”,或是認為“女性普通且自信的不是更多嗎?男人承認自己窮,那女性敢承認自己丑嗎”。
其次,虎撲網友認為“普通”可以“自信”:“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做一名普通人并沒有錯;同時,他們也為“自信”辯護,認為“自信是一種良好的品質”,“自信沒有錯”。
當然,也有從女性角度理解“普信男”的含義的,比如16%的評論指出,楊笠于女性網友所描述的“自信”其實是自大。這部分男性網友會呼吁男性應該要避免自負與傲慢,“不要沒有自知之明”。
因此,如果說以女性為主的豆瓣網友是“普信男”定義的使用者,欣然接受并擴充使用情景,而以男性為主的虎撲網友則屬于反駁的一方,反駁的方式一種是試圖為這一稱呼正名,使其回歸字面上的含義,另一種則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普信女”之茅攻擊“普信男”之盾。
這場爭論與其說是兩性對話,不如說是隔空喊話,都在自說自話。“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可以改為,“男人在虎撲,女人在豆瓣”。
隔空喊話也時常演變為隔空對罵。
在虎撲網友的評論中,17%的內容是純情緒性表達。例如,對楊笠的評價是“要錢不要臉”、“她是什么東西”等;并認為豆瓣是“膚淺”、“做作”與“雙標垃圾”的聚集地。對此,豆瓣網友也以“惡心”、“犯賤”等進行回擊。
碎片化的交流中,男女都熱衷外貌攻擊
“普信男”以不同的事件上過熱搜,包括月入5萬的清華小伙征婚。
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在“普信男”的爭論中男女都熱衷外貌羞辱。根據詞頻分析的結果來看,“普信男”在豆瓣小組中最常被形容的就是“丑”。豆瓣網友們在回擊“普信男”的發言時,也容易出現“家里沒鏡子,手機總能自拍吧”、“照照鏡子吧”、“太丑、太油膩了”等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