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藝術考察課程
采風,也叫藝術考察,是我們藝術學校設置的一個課程,每年的10月份都有一大批叫“大三”一小批叫“大四”的人外出采風,場面可見一斑。在南寧依舊是艷陽天的時候,伴著清涼的秋風,行李箱輪子與地面摩擦發出的“吱吱”聲,組成一支充滿生氣的早安小調,小伙伴們都拉上了自己的行李箱,踏上采風的旅程。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卻將會是久久不能遺忘的記憶。
采風是同學們很值得期待的一個課程,戶外的教室比戶內的教室更寬更廣,也更有意思。采風課程的設置,是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多多接觸社會,多看看學校外面的世界。在課程要求上,這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創作和吸收不同的民族文化。“搜盡奇峰打草稿”,領略各地風光,打開眼界才會有靈感,迸發出的靈光才會使得作品更加的生動。只著眼于前,不見聞事物,何以會有優秀的作品?
采風是一個戶外的課程,在考察學習之時,更要注意安全。出了校園的我們是一個不可分的集體,代表的不是一個個體存在,所以在活動的時候要注意言行,也不可單獨行動。為了自己的安全、減輕帶隊老師的負擔,個人的自由要建立在團隊活動上,因此要建立起良好的集體意識,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在大學四年中,采風也許是唯一的一次班級集體出游的經歷,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如果不是身體不適等客觀原因的話,最好能夠全班一起出去,因為這將會是你難忘的一個經歷。
風采體驗
采風路上趣事多,結伴同行感情好。相伴穿行在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洛陽,感受千年的文化古物,看著各類金銀器物、青銅古器,想象著王朝的興盛景象;循著古人華麗的足跡,站在絲綢之路旁,看那聞名于耳的敦煌壁畫,目睹著漫漫黃沙之中的沙漠第一泉,領略莫高窟的雄偉瑰麗;回到現代大都市,走進798藝術區,欣賞宋莊的當代藝術,參觀霸氣的紫禁城。
回到南方的千戶苗寨,舒適的環境不同于大城市的喧囂,沉靜自然,花香鳥語,看那遠處的房屋,似要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頗有隱世之韻味。淳樸的民風,讓你有回家的感覺,暖暖的似春風。苗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層層疊疊,觀賞著那寨容寨貌,目睹著刺繡、蠟染等傳統手工藝的制作。游覽至今已有2281年歷史的鎮遠古鎮風光,感受著城內外古建筑、傳統民居、歷史碼頭等古意濃厚的民族氣息。爬山至天外侗寨—堂安,觀看梯田風光、安靜祥和的侗寨和那天然的山泉水。觀看那民族工藝——侗布和百褶裙的制作過程,領略著遠古遺風的發型、服飾。亦可參加到岜沙青年男女原生態歌舞的表演中,體驗充滿濃郁古樸的民風。
走進特色鄉村小寨,捕捉村寨風光,朵頤當地美食,留下歡樂印跡。行程中各種風光的留影,笑語中各種“靚照”的問世,一路的溫馨笑鬧。一路上的趣聞,都是值得我們記錄、回憶的,拍照是我們留念的一種常見的形式,我們喜歡拍照,喜歡鏡頭下的笑鬧和那一抹動人的景色。采風路上的風景進入了我們的鏡頭,窩在車上的睡姿是我們取樂的內容,同學們的各種“靚照”是我們一路上不可少的亮點。采風不僅能提高學識、開拓眼界,還能增進同學彼此間的感情。
采風時光
闖南走北,進城下鄉,用畫筆記錄世界,用鏡頭留住時間,用雙手塑造記憶。感受不同的風光,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能夠親眼觀看只聽聞過的事物,享受著難得的同學相聚時光。采風,不僅是采集風景素材,創作感人作品還可領略各地風光,體會祖國風采。在采風的路上,是老師和同學們相處的最好時光,歡聲笑語一路飄歌,戶外的課堂往往比教室更來得吸引人。
在藝術考察旅途中,有著太多的感動,許多第一次的瞬間,同學的互相照顧,老師的親近迷人,校外視界的開闊。有著太多吸引我們的東西,有著太多使我們深刻認識自己的東西。采風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四年中很少有這么一次集體出游的經歷,采風之旅會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到我們是一個集體,這比在學校會更加明顯。
后記
沒有什么會比大家在一起更快樂的事,也沒有什么比大家一起相處更困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