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羅馬會見意大利眾議長菲科。臨近會議結束,菲科問道:“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習近平主席沉著堅毅地回答道:“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習近平主席“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回答,一片赤誠溢于言表,真切表達了一個大國領袖的崇高精神境界,他的肩上始終扛著國家、扛著人民,他殫精竭慮、夙夜在公,把自己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他所熱愛的國家和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了這個莊嚴承諾,習近平主席全身心投入,開拓進取,忘我工作,體現了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對國家的奮力擔當。
記得2014年2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在談到愛好時,習主席說:“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于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這可謂習主席以“無我”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真實寫照。
“茍利國家生死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以“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無我”精神,勵精圖治,革故鼎新,積極回應人民的期待和關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無我”故我在。正由于習近平主席的“無我”精神,始終“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成就著神州大地上“不負人民”的大作為。“誰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誰裝進心里。”習近平主席的“我”去哪兒了呢?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之中,在深深愛戴著他的中國人民的心中。
來源:求是網
作者單位:中共黎平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