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 文/商山明月
最近陸陸續續參加了好幾場村里人葬禮,有年長的,有年輕的,有的是壽終就寢,也有的是英年早逝,總之在一年的時間里相繼離去的很多。那些年長者的離去在眾多的人看來已是應老之年,但每當村里的人論及那些年輕的生命時還是令人心生震撼,不由同情與憐憫,甚至有些突然的離去讓人無從接受。可自古以來生者還天,活者悲痛的事實不可抗拒。對于每個人來說,無論走到那個人頭上來說,死亡似乎都是可怕的,甚至很多的時候我們也都在為自己的人生而恐懼著,恐慌著。也有很多的時候,我們突然感到人生確是何其的短暫,不經意間卻要走到盡頭。一生的忙碌終究逃不過一個”死”字。每年的清明和每一個祭日,成群結隊的后人都會現在墳前,看著荒草凄迷的墳頭像先人們深深地叩上三個頭,燒一些紙錢,報一下如今的平安和現在的成就,衷心的祝愿一下地下的忘靈,并期盼他們保佑來年會更好,但愿他們能夠聽到。面對逝者,冰涼的墳墓喚動著我們的哀憅。可在叩著頭,燒著紙錢的同時,活者真的就能感覺心安理得了嗎?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可以問心無愧的敢說,在他們生時得得確確盡過應有的孝道。一生說來很長,但說來也很短。從呱呱墜地到成家立業,再到入土為安,一晃數十年,一個世紀就過去了,許多的人,當為人父母后才會深有體會。可生活的壓力,或各種錯綜復雜的原因是使他們忘記了“忠孝仁義,孝為先”的道理。別說拿大人對子女的一半恩來報答,就算有十分之一也好。但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幾張紙錢,幾根蠟燭就能彌補心靈的空缺嗎?真正的孝心應該在生前,而不是死后的懺悔。此刻,我又想起了賈平凹老先生關于《古爐》的序。為那些逝者默哀,為那些生者敲響孝的警鐘。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