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安全,安全。
從1998年成為公交司機至今,每一天,廖志華都將“安全”二字刻在心中。
40歲的廖志華,如今是郴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城北分公司的一名安全員。崗位變了,他對乘客滿意度的追求沒有變,對安全的執著更沒有變。
再忙也要把安全抓好
“麻煩看一下你的‘三檢’本。”4月9日下午,在司馬洞公交樞紐站里,廖志華正在進行上車抽查工作。駕駛員“三檢”和交接班日志,是他檢查的重點之一。
“還要檢查一下滅火器和安全錘,車上的設施設備要完整。要保證車輛車況良好。”說著,他走向車廂中部,拿起滅火器仔細檢查,并做好記錄。隨后,又走到車廂后部,檢查兩邊的安全錘。“小心開車,注意安全啊。”他下車時,隨口叮囑著駕駛員,又轉身走向下一輛公交。
這是廖志華如今的日常工作一部分。“我們安全員主要管安全,現在是24小時值班,如果哪里有事故發生,電話一響就要及時去處理。”廖志華說,現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平平安安,但白天在路上跑的公交車超過200輛,他的心總是懸在半空中。有一次,八月十五全家團圓,廖志華正與家人一起吃晚飯,突然電話響起。他接到通知,發生了一起事故,需要立刻趕往現場處理。“我一接到電話放下碗就去了,一直到凌晨1點多處理完了才回。有時候深夜11點、12點也有電話打過來,也要立刻去處理。有時中午也沒辦法休息。”
“壓力大,也很忙,但是再忙也要把安全抓好。”廖志華說。作為安全員,他覺得安全是最重要的。怎么做?他說,只有做好預防措施,才能保障駕駛安全。這,需要系統學習,也需要經驗積累。
“現在我們也把預防放在首位,平時總要去各個場站檢查,告訴司機開慢點。還要去路上檢查,在公交站臺檢查司機是否存在違規行為。”他說道,“還要去司機家里走訪,了解他們家庭、個人的情況,掌握司機的思想狀況、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家里有沒有困難等。每個月還有安全例會,講安全案例、談如何預防。這些舉措對公交隊伍是很好的。”
廖志華說,作為安全員,他處理事故不怕麻煩和辛苦,總想著,乘客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有時候事故現場有乘客受傷,家屬情緒比較激動,講話不太好聽,我們會受到很多誤解,但我們還是要理解、要耐心。”他說,只要及時處理、耐心解釋,總會得到對方的理解。
時刻將乘客放在心里
“我連續21年未發生一起有責安全事故,被公司連年評為安全駕駛員。”提起自己從前的經歷,廖志華自豪地笑了。而且,在他的駕駛員生涯里,沒有一次有責投訴。
廖志華總記得,有一件小事,讓他特別感動。有一次,正值乘車高峰期,廖志華注意到,有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正要上車。廖志華趕緊從駕駛員座位上起身,扶著老人上了車,又想辦法說服乘客給老人騰出了一個座位。“這本來是一件小事,但是幾天之后,老人家特意等我的車來,給我送來一個西瓜。”他笑著說,“我們做了一點好事,乘客這么關心我們、理解我們,這是最開心的。”
“我希望乘客能得到安全、便利、舒適的乘車環境。”廖志華說,當雙手握住方向盤的時候,他總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車上每個乘客的安全,都掌握在他手中。
雨天路滑,起步要慢;乘客上下車,容易發生車門夾卡事件,要格外注意;放學高峰期,孩子們容易一擁而上,要特別注意駕駛員的視線盲區;路上車多,不要急、不要擠……這些年來,廖志華跑過許多條不同的線路,但不管在哪里,他總是細心地開好每一趟車,總是不厭其煩地做好車廂內的疏導工作,總能做到勤觀察、勤檢查、勤維護所駕駛的車輛,時刻將乘客放在心里。
廖志華說,正是那段當公交車司機的經歷,才讓他對安全二字有了更深的感悟。“司機的小小疏忽,可能就會對乘客造成傷害。我現在去現場處理交通事故,總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想要是能避免事故發生就好了。”這些年,廖志華積累了不少預防事故、安全駕駛的“小技巧”,他也常常將這些技巧分享給同事們。“比如準備好風油精,覺得累了就抹一點,一下子就精神了。感冒吃藥也要注意看成分,避開吃了會犯困的感冒藥。”
編輯:戴響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