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迫在眉睫只是換了種方式。戰爭迫在眉睫,并且它實際上已經在發生著。只不過對我們來說沒有發生在我們眼前,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我們已經看到周邊的地理地理,地源政治緊張的這些引爆點都在緊張狀態之中。中國周邊不斷發生沖突的地區比比皆是。中國周邊也已經形成了所謂以亞洲北約或五眼聯盟等等這樣的軍事化組織,實體的這種戰爭和實際上以戰爭形式來表達的訴求是近在眼前的。
如果我們在看其他方面,比如以戰這個名義,就以戰爭的名義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件,比如科技戰,比如生化戰等等。這些不是直接用尖川利炮,也就是不是用一戰和二戰的方式來表達的。比如說連續不斷的在發生著。當金融資本的全球化已經遭遇了嚴重的打擊,為了解救危機不是按照西方經濟學所說的市場出清,而是更進一步的做金融資本擴張的。這種解救危機的方式本身就意味著它是一個惡性的演化。惡性演化的結局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所以金融資本全球化即將解體階段最后的瘋狂用熱戰的形式表達還是用其他的戰爭形式表達。比如說生物戰或者甚至是氣候戰等,取決于戰爭的運行方式到底是什么樣的成本,用哪一種戰爭形式獲得的收益最大。這取決于什么呢?取決于人類資本主義的歷史時期中的金融資本階段。金融資本相關的這些利益集團他們如何去形成他們的成本收益的核算。為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是因為西方的產業大規模的向后發國家轉移了。一戰二戰我們認為是產業資本階段,產業資本爭奪市場,爭奪原材料所爆發的戰爭。當產業資本大量向后發國家轉移的時候,它實際上吃進的是后發國家資源,人力等等這些要素的低價格的收益。可以直接的把后發國家的資源,用資本化的方式來占有收益。這樣就不再用戰爭的形式,而是用資本輸出的形式,獲得戰爭同樣的甚至比戰爭更大的那個資本化收益。所以隨著產業的大量外移。
同時這個在后發國家形成了資本與勞動之間的直接對抗性沖突。先發國家就先發工業化國家,他們國內的階級對抗沖突也緩和了。所以這種情況下人類不再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指的是原來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的內容的。戰爭在世界上沒有再爆發。在這個階段上出現了一個實質性的演變,就是先發國家相繼進入到金融資本階段。金融資本成為資本化后發國家的資源和勞動力,占有收益的一個重要的獲利方式。
所以在這個階段上,從八九十年代以后就是八九十年代,產業大量向后發國家轉移形成了資本化后發國家的資源的條件,占有了大量的收益。這個收益返還到先發國家形成了先國家的金融資本獲利。金融資本獲利推動的是金融全球化演變成今天這個局面。所以我們給出一個邏輯分析就是人類從原來西方中心主義,就是早期是歐洲中心主義的殖民化,形成的早期第一波全球化,再到產業資本階段的全球化是西方中心主義。再到現在全球化就是這個所謂的金融全球化,三次不同的全球化有三次不同的內生性矛盾,演變成三次不同的沖突形式。其實就是因為金融資本全球化是要以金融資本主導,國家驅趕全球金融的流動性,回流到他的資本市場上,回流到金融霸權國家的資本市場上。以這個為金融全球化的獲利方式。當然就是不斷的制造出在形成資本剩余的地區的局部的熱戰,以形成高風險,然后以高風險來驅動金融資本回流。它變成這樣一種沖突演變的方式,所以看上去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不會再爆發。
當我們說到丟掉幻想準備斗爭的時候,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這三個不同的全球化的歷史階段,所形成的不同的沖突方式。
那演變到今天呢,應該說什么地方產生了足夠的資本剩余。
什么地方呢?就是局部熱戰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