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愈演愈烈的巴以沖突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巴以問題的來龍去脈到底是怎樣的呢?現在支持以色列的人和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各執一詞。這里我并不打算介入這樣的爭執。我只打算把雙方各自的觀點都陳述一下,至于誰是誰非由大家自行判斷。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巴勒斯坦到底是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其實在1947年聯合國巴以分治決議案出臺之前“巴勒斯坦”一詞始終是一種地理文化概念。
歷史上其實從不存在一個名為“巴勒斯坦”的國家。古代的巴勒斯坦地區包括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南部地區、敘利亞西南部地區、約旦、紅海北部地區和埃及的西奈半島東部等地。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比起古代巴勒斯坦地區縮小了不少,但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事實上存在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政治實體。雙方都說巴勒斯坦的土地屬于自己。其實巴勒斯坦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混居。
公元前20世紀閃米特族的迦南人最早定居于巴勒斯坦,所以那時巴勒斯坦這地方被稱為“迦南”。所謂閃米特人是指母語屬于亞非語系閃米特語族的一群民族集合體。這個群體中包括猶太人、阿拉伯人以及迦南人、腓尼基人、亞述人、巴比倫人等歷史上曾在中東兩河流域生活過的民族。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丁人在迦南沿海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到了公元前11世紀末猶太人希伯來部落在迦南地區建立了以色列王國。
換句話說巴勒斯坦地區的早期歷史就是多民族混居的。即使是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王國統治時期當地也生活著其他一些民族。這其中就包括阿拉伯人的祖先。因此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均視巴勒斯坦為祖居故土。距今2000多年前古猶太人滅國后被羅馬人從當地趕走。羅馬人為抹掉當地原來的歷史痕跡就把“迦南”改名為“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是羅馬人對這一地區的稱呼,而并不是某個國家的名稱。
其實在經歷這次變故后當地仍有部分猶太人留了下來。公元7世紀后阿拉伯人又從羅馬人手中奪取了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權。從此阿拉伯人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主體民族,但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當地多民族混居的狀態并未改變。當地其實一直有阿拉伯人、猶太人和其他一些民族在生息。有種說法甚至認為今天的巴勒斯坦人可能是當地的猶太居民與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融合同化后被阿拉伯化、皈依伊斯蘭教的后代。
公元1258年阿拉伯帝國被蒙古西征大軍滅亡。此后巴勒斯坦又在蒙古伊爾汗國、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幾經轉手。在此期間阿拉伯人始終是當地的主體民族,但猶太人和其他一些民族也一直在當地生活。在歐洲的歷次排猶浪潮中也不斷有猶太人遷往巴勒斯坦地區。近代西方殖民者介入以前當地各民族一直相安無事。從19世紀以來涌入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移民逐漸萌發了復國主義理念。
這時巴勒斯坦地區的主體民族是阿拉伯人,但統治權卻屬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當時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奧斯曼帝國的臣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為瓦解奧斯曼帝國同時支持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復國,可英國這種同時爭取拉攏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做法本身就為日后的沖突埋下了伏筆。猶太人希望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國家,而阿拉伯人規劃中的國家也包括巴勒斯坦在內。那么巴勒斯坦到底該歸誰呢?
一戰結束后巴勒斯坦成為英國委任托管之地。這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要求英國兌現當初支持自己復國的承諾。這時英國無論支持任何一方都勢必得罪另一方。感覺問題棘手的英國索性就先拖著。直到二戰結束為止巴勒斯坦仍是英國的托管地。當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建國訴求依然沒能實現。二戰期間納粹在歐洲屠殺了600多萬猶太人。戰后納粹集中營里幸存下來的200多萬猶太人該如何安置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歐洲人本就不喜歡猶太人。戰后滿目瘡痍的歐洲并不愿接納幸存的猶太人。這時歐美各國不約而同想到了巴勒斯坦。猶太人不是早就想要返回“迦南”故土嗎?那么為何不成全他們送他們過去呢?歐美各國嘴上說這樣做是出于對猶太人悲劇命運的同情,但其實是想把自己本就不喜歡的猶太人打發得越遠越好。二戰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開始在全世界展開地緣博弈。中東地區對美國維系美元石油霸權意義重大,可美國與中東在地緣距離卻相當疏遠。
美國不愿看到中東阿拉伯世界整合崛起成為國際舞臺上一股強大的勢力。這意味著美國需要在中東建立一個橋頭堡以制衡蘇聯和阿拉伯本土勢力。如果猶太人回到回到自己祖先生活的迦南故地復國就猶如一把利刃切斷了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之間的地緣聯系。這樣阿拉伯世界的整合統一就無從談起。美國想把猶太人送到巴勒斯坦地區牽制阿拉伯人,歐洲想把自己不喜歡的猶太人打發走。把猶太人送到巴勒斯坦去成了歐美國家的共識。
這時歐美國家的輿論開始極力宣傳猶太人在二戰中的悲慘命運。歐美國家口口聲聲說幫助猶太人復國是對其悲劇命運的補償,但真實想法卻是巴不得猶太人越早離開歐洲越好。阿拉伯人針對歐美國家的輿論宣傳提出:猶太人離開巴勒斯坦已有兩千多年了,而且當初猶太人不是被阿拉伯人趕走的。猶太人走后阿拉伯人祖祖輩輩已在巴勒斯坦生息繁衍上千年。這就像你本來在家住得好好的卻突然有人跑來說你家的地皮在兩千多年前是他家祖上的。
照這么說羅馬人、蒙古人、土耳其人豈不都有權以歷史上曾統治過巴勒斯坦提出領土訴求?再說猶太人的苦難并非阿拉伯人造成的。歷史上一直是歐洲人在迫害猶太人。因此阿拉伯人公開喊出:“誰迫害猶太人就從誰的領土上劃出一塊給猶太人。為什么在不在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劃一塊地讓猶太人建國呢?西方排猶主義造成的問題為什么要以犧牲阿拉伯人的利益來解決?”很顯然歐美列強絕不會同意這種明顯是損害他們自己利益的方案。
雖說歷史上迫害猶太人的一直是歐洲人,但此時猶太人為了復國已靠向歐美列強。猶太人提出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祖居故土。古猶太王國的滅亡的確已是兩千多年前的歷史舊賬,但19世紀猶太人重返巴勒斯坦時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一樣并不存在自己的國家。阿拉伯人的帝國早在公元1258年就滅亡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奧斯曼帝國的臣民。阿拉伯人雖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但并不對這片土地享有國家領土主權。
猶太人認為如果照阿拉伯人的說法來講美洲印第安人、日本阿伊努人以及西伯利亞、澳大利亞、非洲等地的土著居民豈不都享有國家領土主權,那么恐怕今時今日的世界地圖就要全面改寫了。這么說乍一看似乎也沒什么問題。畢竟印第安人、阿伊努人、西伯利亞土著在歷史上并沒建立自己的國家,而巴勒斯坦在歷史上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當地的阿拉伯人至少從公元1258年起就和猶太人一樣失去自己的國家了。
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不都一樣是早就亡國的民族嗎?就算按猶太人的邏輯講阿拉伯人對自己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區不享有國家領土主權,那么難道同樣寄人籬下的猶太人就享有了?你猶太人能復國,那么阿拉伯人為什么不能復國?更何況阿拉伯人就是在亡國以后也仍是巴勒斯坦地區的主體民族啊。問題到這兒實際上就扯不清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基于各自的理由都認為自己有權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
1947年聯合國為調和雙方矛盾通過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猶太人的以色列國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國:占當地總人口不到1/3的猶太人分得55%左右的土地且多為沿海富庶地區,而占當地總人口2/3以上的阿拉伯人只分得45%左右的土地且多為丘陵貧瘠地區。猶太人順應聯合國決議于1948年5月14日在聯合國劃定的地盤上正式建立了以色列國,而感覺受到不公平對待的阿拉伯國家則拒絕了聯合國這一分治方案。
阿拉伯國家為趕走以色列人先后發動了兩次中東戰爭卻都以失敗告終。從1967年起以色列開始主動進攻阿拉伯國家。此后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又先后爆發三次中東戰爭,加上一開始阿拉伯國家主動進攻那次一共就是五次。在這五次戰爭中屢戰屢勝的以色列不斷蠶食當成分治決議中巴勒斯坦的領土。如今巴勒斯坦實際控制面積只有3220平方公里。這連原分治方案1/3都不到的領土還被以色列用隔離區、公路網分隔成一塊塊分散的飛地。
如今“巴勒斯坦”一詞實際上有了兩層含義:一是指巴勒斯坦國;二是指巴勒斯坦地區。巴勒斯坦地區包括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政治實體。至于巴勒斯坦國目前的國際地位頗為特殊。通常來說一個國家需要具備自己的領土、公民、政權等要素。理論上巴勒斯坦的領土就是當初聯合國分治方案中劃分給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那45%土地。可當初巴勒斯坦拒絕接受這一分治方案也就相當于放棄了建國。
當時阿拉伯人覺得自己能將以色列完全趕出去建立一個完全屬于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國才會拒絕分治決議。可后來一看趕走以色列人不現實了,那么盡管地盤小點也總聊勝于無,于是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表示愿意承認以色列以換取按當初聯合國的分治決議在屬于他們的1.15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巴勒斯坦國。可這時連連戰勝的以色列轉而不承認巴勒斯坦國了,而且還一步步蠶食當初按聯合國分治決議劃分給巴勒斯坦的領土。
從1974年11月起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開始以聯合國觀察員實體進行活動。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布正式成立,隨即得到包括中國在內近100個國家承認。聯合國大會于同年12月15日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內正式以“巴勒斯坦”的名稱代替原先使用的“巴解”的稱謂。到了1993年不勝其擾的以色列同巴勒斯坦方面簽訂了《奧斯陸協議》: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但以色列國防軍依舊占據著31%的加沙地區和部分約旦河西岸地區。
如今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有137個已承認巴勒斯坦為獨立國家。當然這也意味著還有50多個國家不承認巴勒斯坦。雖說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巴勒斯坦,但巴勒斯坦又的確不像是一個正常國家。雖說巴勒斯坦理論上擁有自己的領土,但事實上巴勒斯坦的法定領土大部分處于以色列的實際占領控制下。巴勒斯坦也有自己的國民:截至2020年11月巴勒斯坦的人口統計數據為1350萬。可相當一部分巴勒斯坦人卻生活在以色列控制區。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的決議。目前巴勒斯坦在聯合國內沒有投票表決權,只具有觀察員地位。這并不影響聯合國承認巴勒斯坦是主權國家的既成事實——從2015年起巴勒斯坦國旗就已飄揚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前。當然巴勒斯坦多年來也一直在努力爭取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由于美國和以色列的反對以及巴勒斯坦內部法塔赫與哈馬斯的導致這一訴求至今未能實現。
現在巴勒斯坦大部分領土和人口實際處于以色列的占領控制下,剩下的主要就是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這兩處還在巴方控制下。可即使這兩處地方也完全處于以色列的包圍中,而且這兩個地方現在還分屬兩個政府管轄。目前巴勒斯坦事實上存在著兩個互相獨立的政府:法塔赫占據著約旦河西岸,而哈馬斯則占據著加沙地帶。這兩個獨立的政府分別擁有一支自己的武裝部隊。
大部分國土和人口被以色列占領控制,而僅剩的一點領土還處于分裂狀態。這就是巴勒斯坦的現狀。巴勒斯坦這個所謂的國家沒統一的政府、沒統一的軍隊、沒統一的財政稅收,甚至連國土和人口都大部分處于外國的實際占領控制下。雖說聯合國及其大多數會員國都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但迄今為止巴勒斯坦也只具有聯合國觀察員身份。巴勒斯坦雖是一個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但又確實顯得與一般正常國家不同。
在某種意義上巴勒斯坦人的建國訴求至今仍未完全實現。巴勒斯坦要成為一個正常國家首先至少得收復自己的領土吧。巴勒斯坦內部法塔赫和哈馬斯的訴求都是巴勒斯坦獨立建國,但他們各自所認定的巴勒斯坦領土范圍是不一樣的。法塔赫承認當初聯合國的分治決議,只是要求對其進行修改變得對巴方更為公平。法塔赫的主要訴求其實就兩點:一是要求以色列歸還分治決議中的巴勒斯坦領土,二是要求就圣城耶路撒冷歸屬問題給出明確的說法。
法塔赫所要建立的巴勒斯坦國所包含的領土就是1947年分治方案中的領土,而不是包含歷史上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法塔赫主張巴勒斯坦建國,但并不否認色列這個國家的存在。哈馬斯的主張相對于法塔赫更為激進:哈馬斯不承認分治決議,不承認以色列國。哈馬斯所要求不只是分治決議中的巴勒斯坦領土,而是堅持對整個歷史上巴勒斯坦地區的領土主權。因此哈馬斯的宗旨就是要消滅以色列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