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清單]
一、正確使用實詞
現代漢語中,實詞包含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種。對名詞、動詞、形容詞來說,正確使用的關鍵在于辨析近義詞;對數量詞、代詞來說,正確使用的關鍵在于規范和符合語境。
辨析近義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詞義范圍
很多近義詞詞義所包含的范圍大小是不同的,可以通過分析,確定詞義的適用范圍,進而推斷出正確的選項。如“戰爭”“戰役”“戰斗”,這組近義詞所表示的范圍是逐步縮小的,只能說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棗莊戰斗;又如“囊括”的范圍比“包括”廣,“時代”的范圍比“時期”廣,等等。類似的還有:邊境—邊疆/天氣—氣候/場面—局面/年紀(專指人)—年齡等。
2.程度輕重
一組近義詞,詞義所表現的程度往往有輕重之分,如“希望”“盼望”“渴望”,“傷害”“損害”“危害”,這兩組近義詞的語意都由輕到重,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選擇合適的詞語。類似的還有:處罰—懲罰/顯著—卓著/優良—優異/輕視—蔑視/失望—絕望/請求—懇求等。
3.搭配對象
一組近義詞,往往都有固定的搭配對象,這也是辨析近義詞的一個突破口。如“扶養”“撫養”“贍養”,都有“供給生活用品或費用,使能生活”的意思,但它們的搭配對象是不同的。“扶養”的對象是小孩,也可以是平輩;“撫養”的對象是晚輩;“贍養”的對象是長輩。類似的還有:發揮作用(力量、威力)/發揚精神(傳統、民主);交換禮物(場地、意見)/交流思想(經驗);啟用(多用于物)/起用(多用于人);偵查(法律術語)/偵察(軍事術語)等。
4.色彩意義
詞語的色彩意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分褒義、貶義、中性三種。語體色彩分書面語和口語兩種。熟悉詞語的不同色彩,有助于準確地辨析詞語。如“成果”是褒義詞,“后果”是貶義詞,“結果”是中性詞。“調停”多用于口語,“斡旋”多用于書面語。感情色彩不同的還有:果斷—決斷—武斷/堅強—頑強—頑固/愛護—保護—袒護/溝通—勾通。語體色彩不同的還有:父親—爸爸/恐嚇—嚇唬/故鄉—家鄉/啟程—動身/吝嗇—小氣/壽辰—生日/散步—溜達等。
5.語法功能
有的近義詞雖然意義相近,但詞性卻不同。根據詞性,可以判斷詞語在句中充當的句子成分,確定詞語的語法功能,這也有助于辨析近義詞。如“反應”與“反映”,“反應”是名詞,其語法功能是作主語和賓語;“反映”是動詞,其語法功能是作謂語。類似的還有:吝嗇(形容詞)—吝惜(動詞)/品味(動詞、名詞)—品位(名詞)/必須(副詞)—必需(動詞)/拘謹(形容詞)—拘泥(動詞)等。
6.重復與否
對詞語意義理解不準確經常會導致重復表達。辨析實詞也可從表達重復與否的角度辨析。如:參加舟曲救災的“鐵軍”________(凱旋 勝利)歸來。“凱旋”的意思是“戰勝歸來”,本身就有“歸來”之義,所以只能說“勝利歸來”,而不能說“凱旋歸來”。類似的還有:“懸殊”是“相差很遠”的意思,因此不能說“很懸殊”或“懸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說“忍俊不禁地笑”;“貽笑大方”不能說“被人貽笑大方”等。
還有謙敬之分的問題,如“鼎力”是敬詞,只能說“謝謝您的鼎力相助”,而不能說“既然你們遇到了困難,我們將鼎力相助”。類似的詞語還有很多,后面學習“語言表達的得體”再作詳細歸納。
二、正確使用虛詞
在現代漢語中,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六種。近年來,高考中虛詞考查主要涉及關聯詞、介詞和副詞在具體語境中使用情況的辨析,偶爾也涉及助詞的使用。虛詞辨析可從以下六個方面關注。
1.關注詞性
詞性不同,虛詞的語法功能就不同,我們只有把握了詞性,才能做到準確使用虛詞。例如: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偶爾 偶然)幾片雪花飄落,更平添了幾分寒意。“偶爾”和“偶然”都含有“有時候、不經常”的意思,但“偶爾”常作副詞,修飾動詞;“偶然”常作形容詞,修飾名詞。語境中用來修飾動詞“飄落”,所以應選“偶爾”。
2.關注搭配
關聯詞語在使用中有著固定的搭配關系,一般不能隨意換用。在辨析虛詞時,要結合句中出現的詞語,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現,是否形成了固定搭配關系。一些虛詞如有多種搭配關系,就要結合語境來選擇。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不但”則只能與“反而”搭配。“無論”只能和表選擇的詞語“或”“還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詞語(如“和”)搭配。常用成對關聯詞語有:
表并列的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時……有時……
既(又)……又……
表選擇的
不是……就是…… 是……還是……
與其……不如…… 寧可……也不……
表遞進的
不但……而且…… 尚且……何況……
表轉折的
雖然……但是…… 盡管……可是……
表條件的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無論……都……
不管……總是……
表假設的
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的
因為……所以…… 既然……就……
3.關注位置
虛詞的位置必須根據句子的語法需要和虛詞自身的表意特點來確定。關聯詞語有固定的位置,有些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些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卻”“然而”“至于”“以致”。例如:至于我報考師范類院校,是既定方針,哪所學校放在第一志愿,還沒做最后決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開頭,所以應把“至于”放在“哪所”前。需要強調的是,為了表達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關聯詞語有時也會改變位置,用在后一分句,可以起強調作用。例如:小說家應盡可能把人物對話寫得流利自然、生動活潑,雖然不能完全像實際說話。“雖然”本來應用于前一分句的關聯詞,而用在后一分句表示強調。
復句中出現成對關聯詞,如果前后分句主語相同,前一個虛詞應用在主語后;前后分句主語不同,前一個虛詞應用在主語前。例如:他因為名字中有個“海”字,年紀又比大家長兩三歲,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此句中主語不同,故“因為”應放在“他”之前。
4.關注句子結構
虛詞的使用應切合語境的需求,如果濫用,往往會造成語意的累贅,甚至破壞句子的結構。例如:《物權法》深受廣大群眾所歡迎。句中“受……歡迎”是一個表意完整的結構,再用“所”就顯得累贅。虛詞的缺失會直接導致成分的殘缺,甚至影響語意的表達。例如:科學工作者需要有開闊的心胸,就是對自己學術觀點不一樣的同行也應坦誠相待,精誠合作。句中“自己”前缺失了介詞“與”,造成語意不連貫。
5.關注語氣
主要是指表明語氣的副詞和助詞。例如:他是剛進車間的新工人,做起活來________(未免 不免)慢一些。“未免”表示前面所說的情況不合適,或對前面所說的情況不以為然,含有委婉批評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說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種消極的結果。“他是剛進車間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來慢”的原因,此處是對“他”的客觀評價,沒有批評的語氣。因此,結合語氣判斷,此處應填“不免”。又如:連學好母語都需要花大力氣,下苦工夫,________(何況 況且)學習外語呢?“何況”可用于反問,“況且”不能。因此,此處應填“何況”。
所有這些,都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多加體會揣摩。有些虛詞必須用在表疑問的句子中,用在陳述句中就不合適了。有些虛詞用來表達委婉語氣,如“不過”;有些用來表達強調語氣,如“寧可”。分辨不清就會誤用。
6.關注標點符號
有些關聯詞語在使用時可以用標點符號與分句隔開,如“因此”“其實”“確實”“相反”。借助這一點,對辨析虛詞也有幫助。例如: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________(因而 因此),學習是無止境的。“因而”后一般不能用標點與分句隔開,應填“因此”。
[典題導學]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型一 實詞辨析題
【題型分析】 題型為選擇題,考查實詞的辨析和正確使用。
例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通過前面一段時間的學習,我了解了多媒體的基本概念,________了多媒體技術的操作與運用。
②北京師范大學的于丹教授認為,我們如果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就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________之道。
③我國三大門戶網站的股票在納斯達克全線飄紅,這是我國互聯網產業步入________并穩定健康發展的體現。
A.熟悉 處世 正軌
B.熟習 處世 正軌
C.熟悉 處事 正規
D.熟習 處事 正規
【答案】 B
【解析】
熟習:(對某種技術或學問)學習得很熟練或了解得很深刻。熟悉:知道得清楚。根據語境可知,第①句應選“熟習”。處世:在社會上活動,跟人往來相處。處事:處理事務。根據語境可知,第②句應選“處世”。正軌:正常的發展道路。正規:符合正式規定的或一般公認的標準的。根據語境可知,第③句應選“正軌”。
題型二 虛詞辨析題
【題型分析】 題型為選擇題,考查虛詞的辨析和正確使用。
例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芙蓉街如潮的人流漸漸退去了,午夜的空寂也一樣屬于它,作為濟南最具地域特色的一條老街,它繁華,又________于此。
②德國戰后全民反思二戰罪行,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卻缺少德國人反省戰爭的勇氣,不但不反省,________否認戰爭罪行,沒有承擔戰爭責任的起碼道德。
③楊振寧說,科學研究________需要研究者的態度、見識、膽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沒有文化涵養的支撐,再優秀的研究者也難以收獲成功。
A.不只 反而 縱然
B.不止 反而 固然
C.不止 而且 固然
D.不只 而且 縱然
【答案】 B
【解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個數目或范圍。不只:不但;不僅。根據語境可知,第①句應選“不止”。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預料和常情。而且: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根據語境可知,第②句應選“反而”。固然:表示承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折。縱然:即使。根據語境可知,第③句應選“固然”。
例3 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
葉嘉瑩是蜚聲中外的學者,________在詩詞創作、理論研究方面,________教書育人方面,她都堪稱學者。她教了70年書,培養出無數人才,如今90歲高齡________站在講臺之上傳播中國文化。著名紅學家馮其庸稱贊葉嘉瑩講解詩詞“闡說精妙,啟發無窮”;學生們說“老師________寫詩是天才,講詩也是天才”;________有人無限仰慕,“她站在那里,就是對古典詩歌最好的注解”。
A.無論 還是 仍 不但 更
B.無論 和 竟 雖然 更
C.盡管 還是 竟 雖然 也
D.盡管 和 仍 不但 也
【答案】 A
【解析】
無論: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盡管:表示姑且承認某種事實,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還是”等表示轉折的連詞跟它呼應。根據語境可知,第一空應選“無論”。還是:連續無須選擇的若干事項(跟“不管、無論”等搭配使用)。和:表示并列關系;跟;與。根據語境可知,第二空應選“還是”。仍:副詞,仍然。竟:副詞,表示出乎意料。根據語境可知,第三空應選“仍”。“不但”與“更”配套連用表遞進關系。“雖然”表轉折關系。“也”表并列關系。根據語境可知,第四、五兩空應選“不但”和“更”。
題型三 虛詞填空題
【題型分析】 題型為填空題,考查邏輯分析和正確使用關聯詞。
例4 在下面這段文字的畫線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要求:語意連貫,合乎邏輯。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的關鍵時期,__①__我們只注重經濟數量的增長,而忽視質量的改善,對自然資源盲目開發,__②__竭澤而漁,勢必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從而斷送可持續發展的前景。__③__,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是確保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__④__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將難以實現。
① ② ③ ④
【示例】 ①如果 ②甚至 ③因此 ④否則
【解析】
解題時,首先應明確語段的大致內容,其次要正確分析前后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選用恰當的關聯詞將整個文段連接起來。此文段有兩個句子。第一句對我國經濟形勢進行了分析,是個多重復句。第①空在第一句中與后面分句的邏輯關系應為假設關系,應填“如果”;第②空在第一句中與前面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應為遞進關系,應填“甚至”;第二句與第一句構成因果關系,第③空應填“因此”;第④空在第二句中與前面的分句照應,從反面得出結論,應填“否則”。
題型四 實詞與虛詞結合辨析題
【題型分析】 題型為選擇題,考查實詞虛詞的辨析和正確使用。
例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因整體拆除會帶來粉塵污染等問題,相關部門邀請休閑、餐飲企業________,將原本的老舊廠區變為新型街區。
②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學到很多知識,________受益匪淺。一本壞書則會把你推向萬丈深淵,讓人后悔不已。所以選書就好比吃飯,吃飯時要“擇優”,選書也要“擇優”。
③電動三輪車被撞后一時失控,又________撞向路邊一輛正等著過馬路的電動車,結果導致電動車倒地,女車主受傷。
④祥林嫂講起阿毛的故事,打動了很多婦女的心,她們________傷感,落淚。
A.入駐 因而 徑自 無不
B.入住 因而 徑直 不無
C.入住 從而 徑自 不無
D.入駐 從而 徑直 無不
【答案】 D
【解析】
入駐:指團體性的占領或者包圍某區域的集體政治行為。入住:住進去。第①句中搭配使用的對象是“休閑、餐飲企業”,故應選“入駐”。從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果、目的等;因此就。因而:表示結果。第②句是說因為好書能讓人學到知識,讓人受益匪淺,前后分句構成因果關系,故應選“從而”。徑直:表示直接向某處前進,不繞道,不在中途耽擱。徑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動。第③句是說電動車失控,沒有繞道就向某處前進,故應選“徑直”。無不:沒有一個不,表示沒有例外。不無:不是沒有;多少有些。第④句寫祥林嫂講的故事打動了很多婦女的心,讓她們傷感,落淚,故應選“無不”。
評論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