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鳥正吻著天空01 在那個夏天之前,陸..
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
朱光潛(1897~1986),字孟實,安徽桐城人,美學家、教授。著有《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詩論》、《談文學》、《孟實文鈔》等。
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是討論藝術的創造與欣賞。在收尾這一節中,我提議約略說明藝術和人生的關系。
我在開章明義時就著重美感態度和實用態度的分別,以及藝術和實際人生之中所應有的距離。如果話說到這里為止,你也許誤解我把藝術和人生看成漠不相關的兩件事。我的意思并不如此。
人生是多方面而又相互和諧的整體,把它分析開來看,我們說某部分是實用的活動,某部分是科學的活動,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動。為正名析理起見,原應有此分別;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完滿的人生見于這三種活動的平均發展,它們雖是可分別的卻不是互相沖突的。“實際人生”比整個人生的意義較為窄狹。一般人的錯誤在把它們認為相等,以為藝術對于“實際人生”既是隔著一層,它在整個人生中也就沒有什么價值。有些人為維護藝術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納到“實際人生”的小范圍里去。這般人不但是誤解藝術,而且也沒有認識人生。我們把實際生活看做整個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藝術與實際人生的距離時,并非肯定藝術與整個人生的隔閡。嚴格地說,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藝術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無創造、無欣賞的人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詞。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這個人能把它雕成一座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過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應有的美點。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其中全體與部分都息息相關,不能稍有移動或增減。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見出全篇精神的貫注。比如陶淵明的《飲酒》詩本來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人把“見”字誤印為“望”字,原文的自然與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喪失。這種藝術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現。大而進退取與,小而聲音笑貌,都沒有一件和全人格相沖突。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是陶淵明的生命史中所應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錯過這一個小節,便失其為陶淵明。下獄不肯脫逃,臨刑時還叮嚀囑咐還鄰人一只雞的債,是蘇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應有的一段文章,否則他便失其為蘇格拉底。這種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當做一幅圖畫去驚贊,它就是一種藝術的杰作。
其次,“修辭立其誠”是文章的要訣,一首詩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絲毫假借。情趣本來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結果。景物變動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個性,物也有物的個性,這種個性又隨時地變遷而生長發展。每人在某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每種景物在某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斷不容與另一人在另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這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們可以見出生命的造化。把這種生命流露于語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風采,就是美滿的生命史。
12
本文由【www.bijinimeinv.com情感故事】為您整理搜集!
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是討論藝術的創造與欣賞。在收尾這一節中,我提議約略說明藝術和人生的關系。
我在開章明義時就著重美感態度和實用態度的分別,以及藝術和實際人生之中所應有的距離。如果話說到這里為止,你也許誤解我把藝術和人生看成漠不相關的兩件事。我的意思并不如此。
人生是多方面而又相互和諧的整體,把它分析開來看,我們說某部分是實用的活動,某部分是科學的活動,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動。為正名析理起見,原應有此分別;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完滿的人生見于這三種活動的平均發展,它們雖是可分別的卻不是互相沖突的。“實際人生”比整個人生的意義較為窄狹。一般人的錯誤在把它們認為相等,以為藝術對于“實際人生”既是隔著一層,它在整個人生中也就沒有什么價值。有些人為維護藝術的地位,又想把它硬納到“實際人生”的小范圍里去。這般人不但是誤解藝術,而且也沒有認識人生。我們把實際生活看做整個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藝術與實際人生的距離時,并非肯定藝術與整個人生的隔閡。嚴格地說,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藝術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無創造、無欣賞的人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詞。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這個人能把它雕成一座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過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應有的美點。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其中全體與部分都息息相關,不能稍有移動或增減。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見出全篇精神的貫注。比如陶淵明的《飲酒》詩本來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人把“見”字誤印為“望”字,原文的自然與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喪失。這種藝術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現。大而進退取與,小而聲音笑貌,都沒有一件和全人格相沖突。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是陶淵明的生命史中所應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錯過這一個小節,便失其為陶淵明。下獄不肯脫逃,臨刑時還叮嚀囑咐還鄰人一只雞的債,是蘇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應有的一段文章,否則他便失其為蘇格拉底。這種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當做一幅圖畫去驚贊,它就是一種藝術的杰作。
其次,“修辭立其誠”是文章的要訣,一首詩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絲毫假借。情趣本來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結果。景物變動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個性,物也有物的個性,這種個性又隨時地變遷而生長發展。每人在某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每種景物在某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斷不容與另一人在另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這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們可以見出生命的造化。把這種生命流露于語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風采,就是美滿的生命史。
12
本文由【www.bijinimeinv.com情感故事】為您整理搜集!
聯系方式
提示:聯系我時,請說明在杰姆小屋看到的,謝謝!
發布評論: